新闻: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力量
——新闻学专业介绍
王润泽,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论部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新闻春秋》总编,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做一名“新闻记者”,是多少青年人的梦想!“监督政府”,“向导国民”,“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肩负社会道义,维护社会公正,主持社会正义,为弱小群体发声……
新闻就像阳光,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新闻工作给你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想象力,更给你这种能力,让你变得更有勇气,充满正义力量。
新闻学就要教会你如何获得这种力量,如何运用这种能力。
一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看似简单,但发现事实、辨别事实、遴选事实、传播事实可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学问。现代人类在海量信息面前,实际上正遭遇另一种信息匮乏,即被大量垃圾信息淹没窒息,无法获得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一个职业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寻找出来,供给大众。因此调查、采访,寻找事实是新闻学最基本的能力。在这里,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甚至统计学都只是我们获取真实信息的手段……所以为了获得发现真实的本领,新闻学要学习很多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掌握真正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能力,才能打开真实世界的大门。而当你学会了新闻的第一步,也打开了认识和提高你自己的路径。不停地寻找事实,找到报道客体最真实的层面。世界在你面前变得透明,你也让这个世界更加透明。
真实的报道,也许仅仅是一个数据,或是一段情节,或是一个内幕……无论如何,坚持真实报道,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任何一个真实的报道对社会都会有积极的意义,无论这种意义是大是小。中国社会,正因为有一批坚守真实、尽职尽责的记者,社会发展才避免了更多弯路,社会才不会付出更多代价。
做一名新闻工作者,除了专业的新闻调查采访写作等本领外,还须有更重要的品质,就是对真实的忠诚和坚守。勇敢、勇气和正义,在新闻工作者这里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要面对的问题。表面上是对采访对象,而实际上是面对自己的内心,你够勇敢、能坚持吗?我们优秀的新闻记者中,有坚持对上市公司虚假数据进行揭露拒绝收买做到“富贵不能淫”的,有对社会案件进行长期追踪对抗权势做到“威武不能屈”的,有深入城市乡村监督食品药品安全做到“贫贱不能移”的……面对社会发展中暴露的弊病,面对侵害公民权益的社会事件,面对人性的晦暗与良知的呼唤,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为公民擦拭出透明世界的重任。
“如果认定的事实得不到证实,你该怎么办?”“那就从头再来。”这是电影《水门事件》中《华盛顿邮报》记者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的一段对话,当水门事件(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其班底成员窃听、偷拍竞选情报)调查陷入僵局时,两位记者和报纸一起,顶住压力、坚持到底,最终还原真相,尼克松被拉下总统宝座。这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经典。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则是船头的瞭望者”。国内外优秀的名记者们正是这样一种“瞭望者”:他们在国家这艘船的“船头”极目四眺,时刻监测社会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通过新闻报道抑恶扬善,匡扶正义,让阳光照进社会每个角落。
二
新闻在中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她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却作用巨大。中国近代新闻诞生于清朝中后期,在清末民初社会巨变中,社会各阶层纷纷办报,革命派的报刊和保皇派的报刊大规模论战,革命派报刊在宣传新思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曾说过,辛亥革命的成功,武力只占一成,而宣传占到了九成;说辛亥革命成功,革命派报刊宣传活动起到决定性作用也不为过。毛泽东也说过,革命成功,要用好两杆子,一是枪杆子,一是笔杆子;拿破仑也曾说过,一支好笔抵得上一万毛瑟枪。
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诞生了一批批推动社会发展、维护公序良俗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们中有在积贫积弱的年代里为国人开启民智、广著文章的王韬、梁启超;有为救亡图存、奔走疾呼、不怕牺牲的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有捍卫真理、热爱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穆青……
新中国成立后,名记者更是层出不穷,首次报道国人登上珠峰的郭超人、扎根基层报道农村生活的范敬宜、亲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战地玫瑰”闾丘露薇、揭露权力腐败的王克勤以及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记者、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他们关注记录关怀社会每一个微小层面:聂树斌含冤21年,就有坚持十余年跟踪的记者,直到见证他和他的家人赢得最基本的尊严;艾滋病村里无助的孤儿,由记者的镜头和记录震惊社会,督促政府更多救治……他们可以在中国最贫瘠的山村里采访,也在中国神州飞船升空的直播现场;他们见证国家外交的成功,也跟随蛟龙号深潜在大洋;他们在地震灾区与灾民们同呼吸,也感受南极科考的壮举;他们为采访人物感动落泪,也在青藏铁路建设的高原奋斗……
所以,没有哪种职业像新闻一样,能够接触到如此深远和宽阔的社会领域,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新闻工作者可能不会让你读万卷书,但一定会让你走万里路;新闻工作可能让你仰望星空,绝对让你脚踏实地。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要不停地学习,从真实的世界中学习,提升职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获得自我解放。
三
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新闻学?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新闻方面的工作?如果你喜欢正义、公平还比较勇敢;或者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有不竭的探寻欲望,且热爱写作和其他类型的传播工作,那么没有比新闻学专业更适合你的了。
但是不是会写文章,有个智能手机,随时发个自拍或微信就可以成为新闻工作者了?
答案当然否定的!
正如刚才所说,新闻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透明,这种透明的实现,得益于记者通过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消除了事实的不确定性。新闻报道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事实,同时也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消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总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囿于时空条件和个人知识结构等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所有已发生的事情都能够知晓,即便是我们“听说”了某事,也未必能保证我们听到的和理解的就是正确的。特别是伴随着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借助微博、微信和智能移动终端,“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然而,新媒体平台上充斥了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现代人类比以往面临着更多信息过载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加深。
对于不确定性的各类信息,社会需要有一类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来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新闻学专业所要培养的对象,正是这样一种对未知世界有着无限好奇,同时比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更愿意也更有能力靠近事实真相的人才。他们不仅要能够源源不断地发现线索、提出问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够适应各种挑战,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快速判断各类信息的价值和效用,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并通过过硬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实现对真相的报道和传播。
曾做过记者、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记者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因为新闻业能够培养快速学习能力。”新闻学专业所能教会你的绝不仅仅是如何写好一篇消息或如何起好一个标题那么简单,这个专业的根基在于,希望你在掌握新闻学基本史论知识并通过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这四项基本能力的严格训练后,能够具备超越一般人群的、对于信息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能力是当今社会非常稀缺且异常可贵的,是一个成熟现代社会对其合格公民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不论媒体的形式最后如何变化(甚至有人担心报纸是否还会继续存在),但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智慧是这个世界永远需要的。
四
如果你感到需要这种专业能力并且希望加入到新闻业的大家庭,那么选择一个好的新闻专业院校则非常重要。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高等教育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20世纪50年代末,人大新闻系集人大、燕京和北大三所大学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开始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历程;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21世纪以来,新闻学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多年蝉联第一。用新闻学院同学们的话说,人大新闻学院是“老牌”的新闻学院,而新闻系和新闻学专业则是“老牌”中的“老牌”。
“老牌”的实力担当源自过硬的师资质量和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培养方案设计。执教新闻学专业的教师群体中,既有接受过严格学术训练、具备海外学习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也有正在或曾在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单位工作的一线业界精英。秉承严谨治学的学术传统和对业界动态的密切关注,人大新闻学院被学界和业界共同认可为新闻教育的经典“老牌”。
“老牌”并不意味着保守和封闭,为了帮助同学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环境特点,新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多次修改,在保留经典“史论”+“采写编评”课程体系的同时,还开设了多门全新课程(覆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为同学们的海外交流、交换学习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对于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阶段的学生而言,新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各具特色,不论你是想在毕业之后进入业界工作,还是选择在新闻学研究领域深耕,人大新闻学专业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你的愿望。
最后是关于新闻学专业认知误区的一点说明。学新闻的不一定最后都做了记者,近年来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既有供职媒体单位的,也有在党政机关任职的,还有在国企、私企等单位工作的。正如前文所说,新闻学这门专业培养学生的是一种对于信息处理的复合技能,这项技能因为在当今社会非常稀缺,因而掌握这项技能的人才自然不愁无用武之地。
新闻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透明、更具公平和正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新闻还可以让你变得更客观、包容、睿智,也会让你变得更加独立和充满勇气。在新闻学这里,你将学习一生都用的到的知识——如何更快、更准确的找到事实和有用的信息,把这种信息传播出去,影响到更多的人。希望人大新闻学专业能与你共享它的荣光,欢迎期待优秀的你,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为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增光添彩。
新闻学专业问答介绍:
许向东
1、新闻学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活动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它以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为基础,伴随着新闻活动的专门化和职业化而产生。
钱学森说过:“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由学科历史、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三部分组成”。所以说,新闻学的学科体系主要由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部分组成:
历史新闻学,也叫新闻事业史。主要研究中外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名人史。
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主要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探讨和揭示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工作的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应用新闻学,也叫新闻业务。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它探讨的是新闻采、写、编、评、摄、录及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
2、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实务基础》、《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视觉报道》等。
3、学习新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首先,要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比如,能够快速判断新闻价值,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其次,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目前还要具备融媒体的操作能力。再次,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够与人较好地沟通表达,进而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 最后,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我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
4、社会上是否存在对新闻学专业的误解?
有些人提出,一个没有学过新闻专业的人在媒体干两年,也可以采写出不错的稿件,即“从业门槛低;”还有人认为,一门学科应该有历史的积淀,有汗牛充栋的经典论著。新闻学只能是一种实践活动,一门技术,谈不上“学问”和“学科”,即新闻“有术无学”。持有第一种观点的问题出在没有认识到“新闻”、“新闻作品”和“新闻学”等几个基本概念的关系。把“新闻”等同于“新闻实务”和“新闻作品”,这实际上是一种概念上的矮化。持有第二种观点的问题出在忽视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及人的综合素质对技能发展的长远帮助。
5、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
目前看,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去新闻媒体,不仅有传统的主流大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建设新兴媒体的趋势,更多的新闻学专业学生进入新媒体工作。当然,也有一些同学通过国考进入政府机关的宣传部门,或者通过招聘考试等的筛选,进入心仪已久的企业从事信息传播等工作。
6、新闻学专业有哪些知名校友?
新闻学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由于人大新闻专业成立较早,大多数毕业生在主流媒体中处于中坚力量或者居于要职,更有大批学生由于业绩斐然,获得的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不胜枚举。比如大家熟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作者陈锡添,前河南省委书记广电局长徐光春、前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焦点访谈创始人之一的梁建增等等。
校友感言:
今天,传媒生态正发生根本性变化,新闻理论正大幅改写,但是,总有一些价值历久弥新,譬如对事实的探求、对真相的护卫、对手中一枝笔的敬畏,而这些正是人大新闻学院一以贯之坚守并强调的。
感谢母校扎实、严谨、专业、系统的新闻学教育,赋予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辨识现实的眼光、践行新闻理想的能力,引导我在众声喧哗的传媒时代,始终关注事实,保持冷静、不忘初心。或许,这正是业内对人大新闻人“靠谱”“理性”“有潜力”评价的由来。
——白天亮,1993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现就职于人民日报社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老师们很少在课堂上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拍照、如何写稿,一切都从实践中来,我们往往是通过丰富的作业和讲评习得了各种技能,而这远比一次照本宣科的讲授有效得多。每一个新闻人都是多面手,采访、写稿、排版、专题策划、拍照、剪片,什么技能都得掌握。也许初入大学时我还只有一腔新闻热情,经过四年的学习,我已经能将这种热情变为结结实实的成果。
除了这些技能,新闻学对我的影响,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不论何时,都要坚守新闻真实客观的原则,一切从事实本身出发。不论何时,都要保持独立思考的清醒头脑,不被舆论场中的任何一方裹挟。不论何时,都要记得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这艘大船的“瞭望者”,对社会存一份责任心。这些都来自新闻学院每一位老师、每一个课堂的潜移默化,也是我在这门专业中最大的收获――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2013级本科生潘瑾瑜
新闻学要教会你的,不仅仅是采、写、编、评这些基本的实务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观察、倾听、认识和理解你所在的世界。最终你或许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但一定,会变成一个理智而勇敢的人。
——2014级本科生唐旭
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新闻、阅读新闻甚至直接参与着新闻的制作。但是,扪心自问,一直以来我们又是否真正理解新闻的内涵?是否真正理解新闻传播事业伴随着人类社会进程发展至今的责任、使命所在?是否真正具备了可以更好地指引和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媒介素养?这些疑问和好奇曾经吸引着我来到了人大新闻学院;而四年的学习之后,我发现,新闻学院带给我的不仅是术业方面知识的完善和疑问的解答,更重要的是对这份肩负“时代船头瞭望者”使命的事业的憧憬、热情和信念——“塑造你最纯真的新闻理想”!
作为武警国防生,尽管我们未来从事的新闻工作可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某些出于身份和环境的约束,但是新闻学理论知识较为系统完善的储备以及在校期间各项新闻从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定会让我们在未来将要从事的军队新闻宣传工作中学以致用、发光发热,展现出作为全国新闻传播教育最高等学府学子的独特价值!我也会始终自豪地带着新闻学院的文化烙印投身到助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部队新闻工作实践中去,为新闻传播事业求索到底!
——2013级本科生国防班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