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汇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三校学科资源,经过70年发展,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重镇、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母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者、全球新闻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学院现任院长为周勇教授,党委书记为张辉锋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设有新闻系、传播系、视听传播系、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五个系,建立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首批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依托机构。在教育部开展的历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蝉联第一或被评为“A+”。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截至2025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共有在校生1117人。学院本科阶段现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五个专业,全部获评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院着力构建以本为本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和生态型培养体系,本科人才培养全面打通专业壁垒,打造跨专业、跨学科、跨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6个以学生兴趣、特色成长为导向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包括“新闻学-法学实验班”、“智能传播与公共治理实验班”、“数据管理与新媒体运营实验班”等双主学位项目,最大化实现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现有学术型硕士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两大类别。其中,学术型硕士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国际传播五个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方面,现有五个方向,包括战略传播、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国际新闻传播、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全英文)等4个全日制方向,以及1个智能传播非全日制方向。博士研究生阶段,学院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国际传播五个专业,2024年在国际传播专业下,新设全英文博士项目。学院设立推荐免试的“硕博直通车”,实现在学术型硕博培养方案一体化,自2017年起启动新闻传播学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本硕博学术拔尖人才的贯通培养机制,为全国新闻传播学科培养后备师资和高水平学术人才。迄今为止培养各类毕业生万余人,在新闻传播领域和社会各个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东方风来满眼春》等深刻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篇章皆出自人大新闻学院毕业生之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名师辈出,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学院现有在编教师70人,其中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24人,有28人次入选国家各类重要人才项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文献中心。2012年,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编辑出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新闻界》,影响力指标居国内同行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引领中国新闻传播学术创新,打造一流科研平台。2013年,中共北京市宣传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新闻学院,2016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近年来,学院以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新闻学、舆论与国家治理、国际传播与中国话语建构、全媒体与融合新闻生产为四大主攻方向,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基础理论与学术话语创新、新闻传播史与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史研究、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建设、公共传播与国家治理、视觉文化与创意传播、互联网内容生态规治、传播伦理与法规、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未来传播、国际新闻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学院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大幅提升,代表性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在国际顶级期刊发文量居于国内领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致力于构建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平台,与海外十几所世界知名大学新闻院系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洲、欧洲、亚洲、中国港澳台地区多所新闻传播院校长期开展教师互访和学生交换,并于2016年发起成立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学院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举办外国记者长短期访学和交流项目,并于2018年正式启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高层的“全球新闻传播英文硕士项目”,2024年启动“国际传播(全英文)博士项目”,目前已形成覆盖本硕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长期培训与短期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以国际传播为突破点,面向新时代、面向全球化、面向新技术的挑战与要求,始终把国际传播一流学科建设视为工作重心之一,加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课堂内外教学建设,加强组织保障和师资建设,以科研促教学,初步建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科研、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共建了“新时代国际传播研究院”,推出了《全球舆情每周动态》《全球舆情专报》等智库产品,研发部署了全球舆情大数据平台、全球智库监测大数据平台。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集全球舆论科研、智库、社会服务、教学功能于一体的创新高地——全球民意调查中心,旨在打造一流全球民意调查品牌,推动国际传播一流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国际传播重大战略,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2024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新闻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创新部校联动合作机制,为提升新闻舆论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推动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为巩固和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