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
招生信息
  1. 本科生
  2. 硕士生
  3. 博士生

跨学科、跨文化、跨界培养领英人才——三个特色专业

发布时间:2018-05-16    作者:乌衣巷    点击量:

跨学科、跨文化、跨界培养领英人才

——三个特色专业方向介绍

胡百精,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人大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副会长

 

新闻传播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治国安邦、文明进步的重要事业,是永远守望在时代前沿的新鲜事业。选择这项事业,你要始终葆有赤子情怀、创造精神,站在第一线,关切个体和族群的命运感,追踪一国乃至全球的大势和大事。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说,“我在现场!”“我在时代的最前哨”是最重要的职业荣光。

在媒介融合、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人大新闻学院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新闻传播教育和实践前沿趋势的基础上,于近年推出了三个标志性的本科人才培养特色项目。在正式介绍这三个项目之前,我首先想阐明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观念。观念地图往往比具体的实践路径更重要。这张地图指向对内、对外两个方面:一是学科内部的调整与融合,通过课程体系再造、课程包建设、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联动、打通专业壁垒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学科外部的拓展与融合,实质性推进跨学科、跨文化和跨界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基于跨学科、跨文化和跨界理念,学院近年推出了三个在国内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有广泛影响力的本科人才培养特色项目:新闻学—国际政治跨学科联合人才培养实验班、新闻学—法学跨学科联合人才培养实验班、未来传播学堂。三个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机制和就业方向分说如次:

“新闻学—国际政治”专业方向。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按照学院现任院长赵启正教授的说法,“中国与世界关联一体,要造就一大批人,向世界说明中国,也向中国说明世界。”赵启正院长曾先后担任上海浦东开发区第一任管委会主任、上海市副市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等职,被海外媒体誉为“中国公共关系总领”、“中国公共外交开创者”。“新闻学—国际政治”专业方向由人大新闻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共同创办,这一跨学科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的使命便是造就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新闻传播与国际关系人才。

人大新闻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在国内高校重点学科综合实力评估中,均在本学科领域位列第一。双方共同制定了“新闻学—国际政治”专业方向的选拔和培养方案。选拔: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选拔测试,新闻学院与国际关系学院每年各自在本科一年级新生中遴选15人左右参与联合培养项目;培养:双方共建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学生须完成联合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校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共建课程包的学分和其他计划;学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作品后,可获得新闻学和政治学两个学士学位;就业去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传媒机构的对外报道部门、党政机关和著名企业的对外传播部门,就业质量极佳,用人单位给予较高评价。

“新闻学—法学”专业方向亦属强强联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由人大新闻学院与国内排名第一的人大法学院合作共建。在选拔和培养方式上,该项目与“新闻学—国际政治”专业方向相类:新闻学院与法学院每年各派出约15名本科生进入联合培养项目,完成培养方案和毕业论文或毕业作品,颁发新闻学和法学两个学士学位。该项目的就业质量和社会评价极高,大多数毕业生进入传媒机构的法制报道部门或司法系统的新闻传播部门。值得一提的是,“新闻学—国际政治”、“新闻学—法学”专业方向培养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在出国深造、攻读硕士研究方向也颇受欢迎。

未来传播学堂。该项目由人大新闻学院与亚洲最大的传播公司蓝色光标集团合作共建,后者捐资1亿元人民币设立了人大未来传播教育基金,旨在培养数字化、国际化一流传播人才。这是一个跨界、跨文化的领英型人培养项目,每年在本科二年级学生中选拔约30人进入未来传播学堂。

未来传播学堂的学生须完成学院制定的通用培养方案外,并接受专属课程体系、阅读与研究专项、工作坊与创意坊、实习和实践计划提供的知识和能力训练。专属课程主要包括数字传播前沿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意表达和创新创业等模版。在师资配备方面,未来传播学堂的专属课程将由国内外学界和业界顶级教师讲授。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将由学堂资助赴国外一流名校留学半年以上。学堂开办于2016年,目前尚无毕业生,预期就业方向为数字新闻传播、数字营销传播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及其重要岗位。

 

三个特色专业方向问答:

1.三个特色专业方向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三个特色专业方向的主要学习和研究对象为新闻与传播学历史、理论和实务,具体内容可参见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相关介绍。同时,“新闻学—国际政治”专业方向尚须学习、掌握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实务能力;“新闻学—法学”专业方向另须研习法学原理、法条和法务实践能力;未来传播学堂亦须接受数字传播领域的观念、知识和技术训练。

2.三个特色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新闻学—国际政治”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包括:除要学习《传播理论》、《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传媒经营与管理》等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外,还需学习《政治学概论》、《国际政治学概论》、《外交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比较政治制度概论》等国际关系学科经典课程。

“新闻学—法学”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包括:除要学习《传播理论》、《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等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外,还需学习《中国法制史》、《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民法总论》、《刑法》、《经济法》法学基础课。

未来传播学堂的核心课程包括:除《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以及新闻实务、传播实务类课程外,专属核心课程有《公共传播》、《战略传播》、《危机传播管理》、《智能传播技术前沿》、国外一流大学开设的经典和前沿课程等。

3.加入三个特色专业方向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三个特色专业方向的学生皆须掌握新闻与传播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同时习得国际政治、法律和未来传播等专门领域的专业素养。“新闻学—国际政治”专业方向的学生应拥有开阔的国际眼光,能通透地分析国际事务,专精国际新闻报道、跨文化传播和相关业务能力;“新闻学—法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应树立成熟的法治观念,熟悉立司、司法流程,掌握法学原理和法律实务,融合新闻传播与法务实践双重能力;未来传播学堂的学生要做到有思想、有创意、懂技术、能引领,成为数字化、国际化的精英传播人才。

4.三个特色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

三个特色专业方向的主要就业去向前文已介绍,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学生的就业选择是自由且多样的。从人大新闻学院本科生的毕业统计数据看,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深造、就职于传媒和传播机构、党政机关和著名企业,或自主创业皆占据一定份额。

 

校友感言:

读新闻算挣脱理科生身份和一点点莫名其妙的情怀作祟的机缘巧合,而进入新闻法学实验班大概也只是看到“实验班”三个字就兴奋处处都想拿第一的高中惯性思维,但是现在回头却发现,其实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最正确的选择。新闻学院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从内而外地改变了我,“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成为学术中的追求,而脚踏实地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也督促着我时刻坚守新闻人的理想与使命。与此同时,法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确实艰深,却帮助我以理智审慎的态度面对新闻事件。新闻法学实验班带给我的,是一个之前的我很难想象的自己,也是一个现在的我,特别喜欢的自己。

——2014级本科生新闻学-法学实验班 慕海昕

 

新闻—国际政治的学习给予我最大的收获即是多样性。一方面,把眼光放在社会现实上,用一种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方式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客观地反映真相,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个宏观的国际的视角下,比较各种力量的较量与权衡,在变化和交替中发现规律,探求真理。跨学科的体验于我来说是一种“文化的突围”,不同的价值和不同的文化在一个地方交汇,而这个地方就是新国班。

思考和实践的结合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时间和批判的结合永远是最好的真理。跨学科学习的优势就在于能够用不同的要换看待同一材料,对于同一事实进行多种解读,而正是这种多样性,帮助我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迅速适应,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5级本科生新闻学-国际政治实验班 曾维燊

 

从来都是一个很迷茫的人,混混沌沌地做好别人给自己安排好的事情,兢兢业业地完成别人对自己的期待。直到高考结束,整个人陷入了目标被突然抽离后巨大的空洞,这种空洞一直陪伴我进入了大学,直到我遇到了未来传播学堂。在和一同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的同学的交流中,在和学界业界的大佬面对面对话中,在各种各样的调研、读书会、出游、参观、工作坊中,我渐渐意识到了整个人的未来的走向,也知道未来的路是自己走,为自己走,并且明白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去弥补过去缺失的遗憾,而应该是为了追求未来的梦想。我在改变自己做事满心顾虑的习惯,也在为着自己逐渐明晰的梦想努力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吧,就像从来没有明天一样。来未来传播学学堂吧,和我一样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明确的方向。

——2015级本科生,未来传播学堂首届学生左杰

在大学这样的地方,有很多东西是一点儿也不缺的。比如声色张扬的个体,广而又广的社交和泛滥灾的兴趣。但也有很多是大学少有的,比如一个正经读书的地方,一个能认全人又全心投入的集体,一个让社会关怀、人生理想这样的词不但能说出口还能照进现实的地方。

而这些,我一一在学堂获得。我们有出国项目,去过天津调研,读书会读过加缪、昆德拉和《三体》,请过业界知名的导师来讲课,还有鼓励竞赛和社会实践的奖学金——但比项目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不盲目,知道这些向何而去。大学把人从闷头只做一件事的中学拽出来,然后让大多数人悬在半空;但学堂真正做的,大概是把我拉回地面,回那个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每天被一个比高考更坚定、长远的信念追着跑。这个信念于我,大概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更好的自我,和更好的社会。

——2015级本科生,未来传播学堂首届学生戢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