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赓续红色血脉 培养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高端论坛——红色新闻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2-09-30    作者:    点击量:

9月28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八十五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办“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高端论坛——红色新闻人才培养研讨会。会议邀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联盟十三所新闻传播学院负责人,聚焦红色新闻人才培养的多维度、全体系建设,围绕红色新闻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创新开展交流。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在致辞中向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各学院负责人表示衷心地感谢。他指出,今年恰逢人大建校八十五周年,学校组织各学院围绕本学科的红色人才培养进行研讨,既是对历史经验的一次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自陕北公学创办之日起,红色人才培养始终是其底色,也是当下人民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借此机会,他希望与会嘉宾能够畅谈各自对红色新闻人才培养的思考,加强教学、科研层面的合作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红色新闻教育事业的历史源流,梳理了红色新闻教育分别在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办校期间的具体实践,并将其特点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注重实践教学,二是业务学习与思想改造相结合,三是理论结合实际。周勇院长表示,在人大红色新闻教育的早期历史中可以看到多所新闻传播院系的血脉关系,这是加强联盟共同体建设的有力支撑。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用“红色血脉在心脏中流淌”简明概括了他对红色新闻教育事业的思考。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开展的红色教育进行分享,认为红色教育首先要深入大学生心中,成为一种可以传承的红色基因。他表示,红色新闻教育事业需要做到三个方面:首先是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大学生亲近触摸红色历史,弘扬红色传统,接受红色洗礼;其次是发挥新闻传播在红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最后是打造红色新闻教育的联盟机制,以“平台为王”的思维将新媒体手段应用到教学环节之中。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明洋介绍了《大众日报》自创刊到新中国成立11年间自主办学的传统和沿革,包括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新闻专修班的情况,认为媒体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新闻教育事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一环。一方面发挥了媒体在新闻教育体系中的力量,另一方面体现了实践与教学相辅相成的诉求。他还介绍了目前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推进红色新闻教育中,打造“学术育人、课程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教育体系的情况。以红色新闻教育为主线,在山东省内积极发挥好省级媒体、县级融媒体等教育资源作用,联合相关高校,共同探索和推进新时期具有山东特色的红色新闻教育事业。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院长介绍了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近年实施的“红色新闻长久传播项目”,该项目以传播的物质性为理论抓手,在对中国共产党党史故事进行精炼文字讲述的同时,选取特殊意象,辅以画面,带领人们回顾历史事件,以更加具体直观的物件调动受众内心情绪。他表示,该项目对红色新闻教育事业的启示在于:一是面向未来,将红色记忆与前沿媒体技术相结合;二是探索红色基因的传承问题;三是采用“讲新闻”的表现形式,以别样文化形式表现红色教育。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徐江善认为,红色新闻教育事业需要在“创新中传承,转型中赓续”。他表示技术变革重塑新闻业态,移动终端成为传播主流,这使得主流媒体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这些同样反映在红色新闻教育之中。学界业界应该有紧迫感、使命感,处理好文化产品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此外,他表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应当进一步深化,既要有学术理论视野,也要有报道实践经验。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陈信凌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在红土地上培养红色新闻的传播者》,他表示南昌大学的前身江西大学在办学期间,就有浓厚的红色新闻教育氛围,办学宗旨与办学实践值得当下新闻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现在,学院深耕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尤其在正本清源过程中拓展对中央苏区新闻传播事业的研究,以红色新闻研究形塑学科发展特色。此外,还将革命老区苏区的红色资源与红色素材,纳入人才培养的框架、方案、流程与环节之中,通过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的平台接通当下专业人才培养与红色革命历史的关联,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以陕西师大红色新闻教育为例,向与会同仁分享了学院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多种手段。首先是“一马当先”,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区域性马新观育人体系;其次是“马不停蹄”,让课堂活起来,构建多维教学培养模式;再次是“厉兵秣马”,让学生动起来,打造学、研、用,全链条培养体系;最后是“马到成功”,用立交桥连接起来,探索内外联合培养路径。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佩以西南政法大学近年开展的新闻人才培养体系为例,分享了三全育人统领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她认为,探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推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体系。第二,将课程思政扩展为全范围思政,打造覆盖全部课程的课程思政案例库。第三,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四,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在学院负责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培养的基础上,相关媒体单位开展在校生的轮岗实习,强化学生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短期新闻实践专项。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琦报告的题目是《坐标与路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再审视》。她认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界疫情的叠加,媒介技术和网络社会耦合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学界要勇于承担着建设中国本土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历史革命。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将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求中的复合型、特色化,体现为“新闻传播学+法学”,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将新闻传播与法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使学生既熟悉新闻工作,又具备高水平的开展法学领域报道的能力。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磊的报告围绕学院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他表示,学院高度重视红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重视课程思政,将其作为新闻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新闻传播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类马新观思政培训,修订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立体多元的课程思政体系。此外,学院把课程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重视课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搭建实验室、实训教室,为学生搭建教育实践活动平台。他指出,学院充分挖掘体育资源,编写了全国首部体育新闻学的教材,注重将体育学与新闻学教育融合,努力打造红色体育新闻教育。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聂远征表示学院近年来在学校的帮助与关心下,大力推动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式发展,创新思政教学和科研模式。在红色新闻教育运行机制上,现已完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生态型教育体系,其中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理论知识。他总结到,首先是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拓展思想教育的广度,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其次是加强红色新闻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拓宽思政教育的深度。最后是注重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的优势,让这些红色新闻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的课外活动。

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党子奇发言的题目是“推进红色资源建设,培育红色新闻人才”,他将学院的红色新闻教育人才培养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构建并实施了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第二,引进高水平师资,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研究;第三,挖掘延安红色资源育人元素,开展课程思政;第四,借助联合高校联盟和红色教学联盟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学院立足本土特色,充分挖掘延安红色资源开展课堂思政,健全了红色育人工作,编写了四部红色新闻教育著作教材,在校史馆开辟了红色新闻专栏,创建两个红色数字资源库。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唐娟介绍学院确定的专业定位是扎根贵州,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服务区域和国家新闻事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立场的新闻后备人才。针对新闻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她表示,首先是改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程教学,解决了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其次是创新红色实践教育育人模式,把实践作为探索红色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抓手,每年组织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革命老区,体悟红色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路鹏程表示华东师大的红色新闻教育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一是更新了马新观教育的形式,组建了一支由多学科教师领衔的马新观教学与科研团队,其中包括哲学、新闻学、政治学。二是把田野带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活动中,与多所红色旧址签订并开设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三是把科技带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活动中,引用现代的通信技术,通过沉浸式、交互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推进马新观教学。四是把马新观教育和一些科研活动结合,例如创造了亚洲马克思传播研究所,注重和整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务科科长罗雪蕾老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数据平台的开发情况,针对平台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研究原典文献库”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与红色新闻文化数字记忆工程”内容呈现、操作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解答。她表示,多所院校提及的实践活动记录中包含了重要的历史节点与历史现场,希望兄弟院校能将红色资源进行共享,丰富数字平台展示内容,共同推进平台的建设工作。

文字:曾林浩  图片:郭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