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记者在人大新闻学院(八)——尼禄普·普利杨卡拉·佩雷拉·加尔赫纳奇
发布时间:2017-06-12 作者:学院媒体工作室 点击量:
“‘一带一路’能给斯里兰卡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专访斯里兰卡《新闻双周刊》助理编辑尼禄普·普利杨卡拉·佩雷拉·加尔赫纳奇
尼禄普·普利杨卡拉·佩雷拉·加尔赫纳奇(Nilupul Priyankara Perera Galhenage)是斯里兰卡《新闻双周刊》助理编辑。《新闻双周刊》创刊于1978年,是斯里兰卡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新闻杂志,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现在大约有一万六千名读者。
尼禄普在2005-2011年担任《新闻双周刊》特稿记者,2012年至今担任助理编辑。2017年2月,尼禄普被推荐参加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所属的中国-南亚东南亚新闻交流中心为期10个月的记者来华交流项目。他希望通过此次中国之行,写出更多有关中国的特稿,让斯里兰卡的读者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
中国印象:“我感慨于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人民的友善慷慨”
虽然已经来中国三个月了,尼禄普依然对中国充满了新鲜感。在这三个月中,他和第二期中国-南亚东南亚新闻中心的其他记者共同报道了2017年“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外交部蓝厅推介会和发布会等重要事件,参访了部分国家部委和主流媒体,访问了北京、海南、安徽等多个省份的龙头企业,参观了长城、故宫、黄山、博鳌等风景名胜。对他来说,中国是一片有着无数“宝藏”的沃土,等待他去探索挖掘。
尼禄普在长城上自拍
记者:你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尼禄普: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的认识很有限,只知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来中国以后,我的观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感慨于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人民的友善慷慨。
记者: 你觉得中国和斯里兰卡有什么不同?
尼禄普:中国社会和斯里兰卡社会太不一样了。我们很传统,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让我感觉我来到了纽约。比如现代化的北京,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城市,有着各式各样方便的设施;另外,在中国的几个月里,我报道了许多新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记者同行们使用的新一代摄影摄像设备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斯里兰卡,记者还没有配备如此先进的设备。相比之下,斯里兰卡的社会很传统,我想这与其超过70%的国民信仰佛教有关。
记者:除了北京,你还喜欢中国的什么地方?
尼禄普:我很喜欢海南,中国南部的一个热带岛屿。那里有海,有阳光和海滩,很美,旅游业很发达,并且气候和斯里兰卡很相似。
记者:作为媒体人,你会通过哪些媒体了解中国?
尼禄普: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特别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个电台使用很多语言,包括僧伽罗语(斯里兰卡官方语言之一)。除此之外我还去了很多媒体发布会和吹风会。
一带一路:“能给斯里兰卡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处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心位置的斯里兰卡,一直是中国与非洲、海湾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中转港口。中国自古以来便与斯里兰卡有着深厚的渊源,长期以来,两国在各个方面保持了良好关系,2016年中国更是首次成为斯里兰卡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据尼禄普介绍,近年来,中国在斯里兰卡投资将近80亿美元,建设了汉班托塔港、马塔拉机场和南部高速公路等项目,并不断推进斯里兰卡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建设。
中国在斯里兰卡帮助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
2017年恰逢中国与斯里兰卡建交6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访问中国并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28国领导人发布了联合公报,并与中国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记者: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你有什么样的体验?
尼禄普:我很荣幸参加了此次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 ·维克勒马辛哈也来北京出席了这次论坛。我参加了这次峰会的媒体会议,所有与会者都说“一带一路”很重要。我还在本次论坛上遇到了十位专程来报道论坛的斯里兰卡记者同行,并与他们进行了愉快、深入的交流。
记者:参加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你怎么理解“一带一路”呢?
尼禄普: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对该倡议的所有参与国都是有利的,有利于“一带一路”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往。但是,“一带一路”的概念在斯里兰卡国内并没有被经常性地报道,我在来中国之前对此也是了解甚少。当然,我现在正在斯里兰卡的媒体上对“一带一路”进行报道,我回国之后,还会继续对这一话题跟进报道,增进斯里兰卡人民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因为“一带一路”的项目能给斯里兰卡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尼禄普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
记者:你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斯关系?
尼禄普:今年是中斯建交60周年,我认为在“一带一路”之下两国的关系很长久很牢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斯里兰卡签署了金融合作协定,在斯里兰卡建设港口、电力设备和工业园。两国政府还签署了自由工作协定,旨在推动两国的投资和经济合作。我觉得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合作关系能够更加紧密,让斯里兰卡更多地分享到中国发展的巨大成果。中国提供的材料和技术推动了斯里兰卡公路、铁路、会议大厦和医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助,我们的社会发展难度将会变大。
尼禄普在接受专访
中斯交流:“应提高中国与斯里兰卡之间的文化联系”
尼禄普在短短三个月里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看京剧、学汉语、画风筝、打太极、包饺子……在来中国之前,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很有限,影视作品里的少林功夫给他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他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了斯里兰卡的佛教文化、特色菜肴、茶叶,希望中斯两国人民能够增进彼此的文化联系。
尼禄普体验中国传统服饰
记 者:你对中国文化的哪些方面感兴趣?
尼禄普:我对京剧、中国菜和少林功夫十分感兴趣。在中国菜中,我特别喜欢豆腐,这是一种斯里兰卡没有的事物,吃豆腐给我一种全新的味觉体验。来中国之前,我通过电影了解了少林功夫,我想去少林寺看看,也想看看少林功夫表演。我知道有很多外国人会去少林寺学少林功夫,我也想学一点少林功夫,我觉得少林功夫很灵活。另外,我还体验了传统的中国节日,比如端午节、春节,春节期间,我和我的同事们齐聚一堂,还包了饺子。
尼禄普(右一)在学习中国厨艺
记者:中斯两国都有着古老、独特的传统文化,你对中斯文化交流有什么观察?
尼禄普:斯里兰卡有很多中国人,他们来到这里做项目,特别是公路和建筑项目,中国人和当地人关系很好,很多斯里兰卡人也来中国做生意。我认为中国和斯里兰卡目前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交流都开展得很好,但是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不够深入。比方说我来到中国,体验了很多优秀的中国文化,比如中国的节日、美食、舞蹈、功夫、京剧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的名片,但斯里兰卡人民对此并不是特别了解。我希望能够增强两国间的文化联系。
记者:除了文化体验,你对中国的媒体、记者有什么见解吗?
尼禄普:来中国之前,我阅读了一些中国媒体与媒体伦理的文章,但是不知其所以然。现在我在中国已经呆了三个月了,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媒体了。
记者:你参加了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的有关中国国情的系列讲座 ,这其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个讲座?你对讲座有什么建议吗?
尼禄普:我喜欢所有的讲座,尤其是黄卫平教授做的题为《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与供给侧改革》的讲座。我认为这些讲座把中国的政治经济与媒体、新闻业结合在了一起。实际上,所有的课程都对我的报道很有帮助,尤其是关于经济、文化和政治的课程,如果能提供有关中国媒体逻辑和媒体伦理的讲座会更好(编者注:媒体议题系列讲座为第二大系列讲座,将在中国国情系列讲座之后展开)。
尼禄普(右三)与记者们合影留念
专访结束后,尼禄普还将继续他的中国之行,他将与其他南亚、东南亚记者一道,走遍中国的更多角落。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记者,尼禄普说:“媒体记者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他将带着媒体人的热情、责任,继续为斯里兰卡的读者书写中国故事。
指导老师 / 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主任 钟新教授
文 / 2016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林光耀、陈钟昊
采访 / 2016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陈钟昊、郝鸿涛、林光耀、张晓琳、张燕飞
编校 / 新闻学院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