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一带一路”国家记者在人大新闻学院(十八)——侯赛因·阿布德·艾拉林姆(Hossam Abd Elalem)

发布时间:2018-04-11    作者:学院媒体工作室    点击量:

侯赛因(右)接受2016级国新硕士班王青青采访

 

侯赛因·阿布德·艾拉林姆(Hossam Abd Elalem)毕业于开罗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毕业后进入埃及《消息报》工作,有十年的工作经历。他成功入选中国公共外交协会麾下的中非新闻交流中心2017年项目,并于2017年2月份来到北京学习交流十个月。

 

习主席的“小粉丝”

 

作为中非新闻交流中心2017年项目的一员,侯赛因全程参与了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直言自己被“圈粉”。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演讲让他热血沸腾。会后,他写了一篇名为《一带一路:全球化的新道路》的评论来抒发自己有关一带一路的若干想法。

侯赛因提到,习主席发言谈的第一点意见就是“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他认为这是“一带一路”与其他国际机制的不同之处,人类世界本来就是由不同文化、人种、宗教信仰和政治体系组成的。因此他十分赞同“一带一路”所提倡的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

在撰写的评论中,侯赛因也高度赞扬了“‘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这一思想。他向我们介绍了埃及的新苏伊士运河建设工程和新运河经济开发区。他说中国也是投资方之一,“一带一路”可以与埃及本国的战略对接,有利于深化双方的合作。中方提供的技术和资本有利于埃及本国已有的发展计划达到最佳效果。现在中国是埃及的第三大投资国,他认为未来中埃合作前景良好,中国还可以更进一步扩大在埃及的投资。

侯赛因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评论文章《一带一路:全球化的新道路》

 

不过当问到“一带一路”在埃及民众间的知名度时,他认为有关这个倡议的信息主要还是掌握在政府官员和精英阶层中,普通民众知之甚少。他解释道:“我作为一个记者,在来到中国前都不是特别了解(“一带一路”),更不用说我们的读者了。”

他认为媒体的职责之一就是把信息传递给受众,尤其是读者应当知道的信息。“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应该让更多埃及民众了解。所以他打算写更多的相关报道,让埃及民众增加对“一带一路”和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生活在中国

 

侯赛因坦率地说来到中国前,他对中国的了解也是标签化的,比如地广人多,经济好等等。但是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了这个文明古国的另一面。“这个项目会组织我们去不同的省份参观,我们发现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饮食、文化、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这些出访让他了解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只是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也有安静的城市和惬意的生活。”

现在侯赛因在学习汉语,他还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汉语课本和学习资料,并主动尝试用他当天所学的中文跟我们沟通。他认为在中国生活,汉语水平还是很重要的。他笑着说:“我发现如果你跟中国人说中文,他们都会格外地高兴。”

作为穆斯林教徒,他认为在北京的生活比他预想的顺利得多。他所居住的地方有清真餐厅,他可以和其他穆斯林国家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吃到正宗的伊斯兰餐。他每周都会去附近的清真寺祷告,在公寓里也可以每天按时祷告,因此他认为这里的生活跟埃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不过开斋节就要来了,只有日落之后才可以进食,他直言这可能会有些不便,因为白天还需要出席活动。当然他也表示理解,毕竟还有许多非穆斯林的记者参加活动。

 

学习在人大

 

中非新闻交流中心2017项目的课程和讲座都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侯赛因表示他很珍惜在人大上课的时间,很喜欢新闻学院安排的各种课程,因为觉得这些课程很有用。基于讲座的启发,侯赛因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有关中国制度和文化的文章。“这些都是我之前不了解的,我认为很多埃及民众应该也不知道,于是就写了这篇报道向大家介绍。”

不过,侯赛因最关心的还是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建设相关课程。他认为中国在短短的30年里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埃及可以很好地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应用。“一带一路”也创立了一个新的双边合作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可以开展更多的双边和多边对话,相互学习。

同时,侯赛因认为和人大的青年学子交流沟通也是一种福利。“这些青年人有许多关于未来的问题和想法,我很高兴有机会可以和他们交流。”他还饶有兴趣地与国新小记者们交流,中国新闻学院的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如何就业等问题,并对同学们未来的新闻职业发展提了不少建议。

 

采访结束后,小组成员与侯赛因记者合影留念

 

 

指导老师/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主任 钟新教授

采访/胡文嘉 李昊伟 李舜 王青青

撰文/王青青

摄影/李舜

编辑/王涵 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