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好地将其融入教学、科研之中,2022年8月1日至5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研究阐释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邀请到陈力丹、杨凤城、雷跃捷等多位知名专家授课,结合现场教学、红色新闻资源调研等多种教学方式,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媒体的30余名学员带来一次收获感满满的研修之旅。
8月2日上午8点30分,研修班在西柏坡开班。开班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分别致辞,中共十九大代表、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思杰作为学员代表发言。
周勇院长在致辞中介绍,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成为党的重要理论创新和精神财富。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宣传史、着眼于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舆论思想将承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理论,以在地化、面向当代实践为特质构成中国新闻学观念体系的核心。当前,特别要立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时代中国新闻事业,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系统性理论阐释,全面梳理互联网环境下新闻实践的基本理念、原则、方式方法,充实和完善新闻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构建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地图,这既是中国新闻学理论链条的最新一环,也将实现理论创新的层级跨越。
韩立新院长回顾了西柏坡的光辉历史,强调要有“大视野”,认为树立“天下意识”,把握“沧海变化”,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哲学思想基础;并提出从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和新闻内涵的角度,探索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主体性和建立自主理论话语体系的方向。韩立新院长在致辞中说,欢迎大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太行山,在历史现场研讨政策和理论。他依托太行山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向大家谈了几点思考:一是天下之脊与天下意识。太行山北接燕山,南接秦岭,西边是黄土高原,东边是华北平原,被称为“天下之脊”。大家在这里研讨,有益于增强登高望远,秉笔行义的天下意识;二是沧海桑田与察变应度。约六亿年前,太行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后来海水退去,茂密的森林出现,再后来地壳隆起,高山挺立。沧海桑田巨变的时间期程,有助于重新思考新闻学察变应度的时间观;三是走来与出发。在西柏坡,我们看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标语,从这个角度考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史,可以说,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从这里出发。人民日报在这里组建,新华社在这里汇合和改组,这里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起点,是新闻记者初心的承载地。在这里观察今天新闻及其传播介质的巨变,有助于牢记初心和明察前行的方向。
高思杰书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对新闻教学的指导意义。他强调,要成为优秀记者,既要加强对习近平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又要努力践行;要成为优秀新闻教师,就必须有信仰、有情怀。
在为期五天的研究班里,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凤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雷跃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友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绍根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讲授《中国共产党百年经典新闻作品的光荣传统》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讲授《大历史观视阈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雷跃捷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友文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绍根讲授《短实新:习近平新时代新闻文风建设》
本次研修班在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平山里庄《人民日报》创刊地、阜平骆驼湾、马兰村《晋察冀日报》办报旧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等地组织多场现场教学和红色新闻资源调研活动。
研修班全体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合影
8月5日,研修班结课仪式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处举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颜士义总结了本次研修班的“高级”所在:首先“高”在主题重大,探讨学习的是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其次是师资强大;然后是学员素质高。学员代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谢清果和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娜总结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并对授课老师和全体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在总结发言中,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团队表示敬意,并表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依托众多红色资源为大家提供支持和服务,期待大家太行山再聚。
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举行结课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