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形态的不断变化,现阶段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认识和认识水平有着怎样的变化?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发展情况如何?他们的生存状态怎么样?多主体的出现对传统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意识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12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深研会第12期在明德新闻楼汉奇苑举行,以“北京地区新闻从业人员专业意识调查”为主题,人大新闻学院王亦高副教授发布相关报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知名学者参与点评并作交流和探讨。
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赵云泽教授
"本次深研会是王亦高副教授负责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汇报,“北京地区新闻从业人员专业意识调查”适应当下的新环境,对以往的成果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学院对项目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同时欢迎和感谢各位校外专家参与交流并给予指导。"
上半场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罗雪蕾博士
项目调查报告汇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王亦高副教授
北京地区新闻从业人员专业意识调查报告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为依托,是研究中心的重点项目之一。调查基于北京地区,开展时间为2018年7月-10月,覆盖四大类新闻媒体类型(传统媒体、数字化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自媒体),共发放调查问卷376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为85.1%左右。王亦高副教授从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属性、对新闻工作的认识、满意度以及新媒体对其认知影响四个方面作了报告。
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属性
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从业时长高于其他三类媒体,随着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趋势愈发明显,数字化媒体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绝大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自媒体从业人员素质更趋精英化。新形态媒体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强,也给更多非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提供了从业机会。传统媒体与数字化传统媒体仍以报道时效、社会、民生等题材为主,互联网媒体与自媒体则更偏重报道技术感浓、时效性强的科技及娱乐新闻。数字化传统媒体薪资待遇普遍较低,互联网媒体和自媒体则薪资水平较高。
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工作的认识
目前大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首先是宣传者,第二是参与者,第三是观察者,最后才是营利者。新闻工作主要承担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为受众提供信息、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辟谣也成为异常瞩目的社会功能之一。最关键的新闻价值要素是时效性和接近性,数字化转型后的传统媒体对时效性尤为追求。新闻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与较浓的社会责任意识,个人的个性化发展也成为择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时效性追求、新闻工作的公共传播转型,已是不同类型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工作的共同认知。大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认为上级机构和审查制度是对新闻工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互联网媒体工作者则认为点击率影响也很明显,要投受众所好。
新闻从业人员满意度
大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对与同事及主管的良好合作关系表示满意,同时也认为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到新知识。相比较而言,数字化传统媒体、自媒体的工作人员,对个人生活的满意度普遍略高一些,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满意度普遍略低一些。陪伴家人时间不足,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
新媒体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认知影响
新媒体发展趋势下,“新闻从业人员”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媒体行业壁垒近乎被打破,新的新闻从业人员种类不断诞生。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焦虑,希望学习更多知识,特别是对新媒体技术进行专门学习。在新媒体冲击和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下,新闻从业人员普遍表示,最希望学习的是互联网营销知识、编辑制作软件操作技术。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许向东教授
"王亦高老师的这次报告让我收获很大,从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属性、对新闻工作的认识、满意度以及新媒体对其认知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问卷的设计比较有针对性,得出了很多独特、有价值的结论。这次调查不仅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业务改革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下半场:调查要点发布
下半场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王亦高副教授
深研会下半场播放了由项目组成员罗雪蕾博士组织实验中心团队制作的视频短片,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更为通俗易懂的展现,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调查结果。
调查要点视频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罗雪蕾博士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陈力丹教授
"此次调查报告是近年来最新的一次关于新闻从业者职业意识的调查,这项研究对于提升目前专业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专业意识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研究依据。调查的内容设计很适应现在的传播环境,可以比较全面地探究目前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专业意识及其表现特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鉴于调查的随机性,建议在某个地方说明该调查不能推及北京整体,但具有研究北京地区专业新闻传播工作者专业意识的参考价值。北京地区和其他地区不一样,自媒体生存状况要重新考虑,建议加入其他地域的数据做交叉分析。此外,在考察新闻从业人员整体新闻专业意识的同时,还要考虑具体的不同新闻机构人员专业意识的差异。"
陈力丹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如何“以新闻专业意识滋养互联网的内容建设”,指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多次重要讲话与新闻专业意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新闻真实性、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等论述在新环境下的重要性,由此做好互联网内容建设。同时他以本年度多个事例对这些论述进行了阐释,为如何做好互联网内容建设提出了不少建议。
专家点评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阴卫芝教授
"这是一次很清新阳光的调查,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结论。这次报告体现出当下一些很新的话题,比如权钱交易、审稿等问题,研究很有意义。更正与答辩、职业倦怠以及融合传播技术带来的焦虑压力等都是在新时代下的表现。此外,问卷设计可以配合一些深入访谈,在地区上做一些交叉分析,从而使报告有更高的价值。"
专家点评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曾庆香教授
"在当前的传播背景下,在北京地区进行这样一个规模的调查,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调查帮助我们了解媒体人的生活状况、媒体人的职业素养,特别是调查把商业媒体、自媒体人都纳入到“新闻从业者”行列中的思路,是一种直面传播环境、更加务实的做法。也是此次调查区别于以往同类调查中最重要的一点,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意义。整体而言,这是一个很扎实的研究,建议加入一些深访,以提升结果的科学性。"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唐铮副教授
"这次的问卷调查涉及整体非常合理,从调查结果和我所了解到的新闻从业者的心态相对比,我认为是匹配度非常高的。尤其是关注到了一些从业内角度出发更加关注的事情,比如说审稿,以及关于要学习什么新技能。在媒介形态剧烈变化的今天,确实应该有这样一个冷静思考的调查,从第三人的角度旁观正处在这些剧烈变革中的新闻从业者,勾勒出他们的心态和职业设想,这对于新闻学界的研究和业界的实践操作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专家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胡百精教授
"深研会是重实在内容、专注讨论现实问题的小规模学术会议。新闻传播学应该更多地以本土问题展开研究,很多调查报告可以与国内外学校、校内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像这次的调查,就可以跟芝加哥大学合作开展,拓展调查的范围。"
"今天的调查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试想,假如民国时期有这样的新闻从业者专业意识情况调查,在今天那将是多么珍贵的资料。所以,今天的调查也是为后人栽树。另外在报告的现实启发方面,我认为传统媒体需要不断拥抱技术,互联网媒体、自媒体要回归新闻理想和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发现真问题,不断解释问题。"
专家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 邓绍根教授
"与其说这是一个汇报会,不如说是一个成果发布会。这是一次很受教的深研会,陈力丹教授的点评对调查报告进行了理论联系,使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们希望早点看到成果的发表和推广。此外,建议做多地域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提升调查报告的档次。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辉锋、王润泽等师生与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深研会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双一流”建设科研项目之一,目的在于聚焦新闻传播教育界和学术界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发扬科研“钉钉子”精神,集中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集体智慧,攻坚突破,期待通过每个具体问题的研讨带动某个领域教学科研的改革创新。2018年,人大新闻学院已持续推出12期小型深度研讨会,每次一个主题,几人深谈。
文、编辑/茜茜
图/乌衣巷、绍平、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