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时光长廊,未来之约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办1999-2002级校友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04-11    作者:    点击量:

清明时节,春风和煦。4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1999-2002级本硕博校友代表重返校园,与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叙同学情谊,共话学院发展,共绘美好未来。本次座谈会为“时光长廊·未来之约”系列校友活动首期,旨在为校友搭建交流平台,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亦为在校学子提供宝贵经验。

新闻学院院长周勇代表学院向返校校友致以亲切问候。他指出,人大新闻学院始终坚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彰显学院在学界的持续引领地位。展望未来,随着通州校区的启用,学院将逐步构建“一院两区”协同发展格局,夯实新闻学科发展的根基,持续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周勇发出倡议,希望校友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在校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机会对接,搭建校友与学子互动桥梁,实现双向赋能、合作共赢。

座谈交流环节,校友们踊跃发言,就“时光轨迹:我的职业理想与现实”与“变革浪潮:新闻人的破局与传承”两个话题,分享了各自在新闻、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经历与感悟,为在校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业、职业发展建议。他们表示,尽管毕业后各奔东西,但新闻学院见证着新闻理想的萌芽,永远是他们共同的家园。

《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辑、02级博士校友王淑军回顾自己的思想转变与丰富的职业经历,鼓励同学们“要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理论逻辑”。

“快门背后是历史,每张画面都要对得起‘签发人’三个字。”新华社高级编辑、00级本科校友王丽莉细数20年摄影生涯,感悟新闻从业者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00级本科校友阎芳强调打造复合性人才才是硬道理。除了培养新闻专业技能,还应拓展其他专业的知识技能,“技多不压身,要做多面手”。

笔杆子是新闻人的立身之本,中国民航报要闻评论部主任、00级本科校友肇茜指出,文笔是风帆,行业是东风,东风再变,好帆手总能借势前行。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北京人大》编辑部主任、00级本科校友陈淑娟,从“人大”毕业,又到了另一个“人大”任职,她以自身经历诠释了新闻人的多元可能。

在AI等新兴科技带来的变革性浪潮中,智瓴清创(北京)创始人兼CEO、99级本科校友张晶晶指出,AI不是“洪水”而是“沃土”,同学们应在行业的颠覆性变化中奋勇前行。

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办公室高级主管、01级本科校友淡凤分享了自身的求学、工作经历,勉励同学们“找到人生自洽点,方能追求人生宽度”。

人大新闻学子不仅要写中国故事,更要给世界一个中国方案。Netflix伦敦部、02级本科校友王肖璐在对比中外媒体差异时感慨——西方媒体的镜头爱追影子,但我们的镜头要会找光。

北京合力主张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创始人、01级本科校友郭晓光,以武术冠军转型传媒人的经历作比喻,指出新闻人要练太极手——既要推得住传统,也要接得住科技。

新闻学院教务科科长、02级本科校友罗雪蕾回顾了自己在人大求学和工作的历程,勉励同学们扎根祖国大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实践中诠释“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

“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02级硕士校友韩晓宁给二十五年前的自己的回答,是对校友们发言的总结,更是对全体新闻学院同学们的勉励。

交流环节结束后,参会的校友、老师、同学们走到背景墙前按下手印、合影留念。掌印交叠见证着“新闻一家人”跨越时间的温暖接力,也映现着新闻理想的代代相传。

情谊如诗,岁月如歌。秉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信念,一代代人大新闻人定将锲而不舍、力争上游,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人大新闻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