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人大新闻人人格的基本内涵:自豪、自信、自强 ——郭庆光院长在新闻学院2016年迎新大会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6-09-13    作者:乌衣巷    点击量: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在明德堂举行隆重的2016年迎新大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又迎来了她的新鲜血液,这是一件非常可喜可贺的事情。首先,我代表新闻学院的全体教师和工作团队,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

同学们,你们是在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加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去年,我们举办了隆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教育60周年纪念大会,上千名本院校友回到母校庆祝甲子华诞,追忆60年辉煌。60年来,人大新闻学院培养了1万余名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为新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世人所称道。从学科发展角度来说,55年人大新闻系创办,在58年国家学科调整中又吸纳了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含原燕京大学新闻系),成为集人大、北大、燕京的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的中国新闻教育重镇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人大新闻学院在全国同学科第一批开展硕博学位教育、第一批被评为重点学科、第一批获得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第一批获得国家重点研究基地、第一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蝉联排名第一。应该说,人大新闻学院过去60年的历史是辉煌的,加入到这样一个集体当中,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

60年一甲子,光荣属于过去,我们必须面向未来,开辟新甲子的辉煌。2016年是人大新闻学院新甲子的第一年,你们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加入人大新闻学院,可以说身上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人大新闻学院新甲子的新辉煌,将从你们开始创造!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我要说的第二点,同样和当前这个时间节点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就是如何加强我们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科自信和专业自信的问题。大家知道,最近若干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社交媒体的发展,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在处于明显衰退的过程中。这本是一个正常现象,人类的新闻传播史就是在新技术、新媒体不断地取代旧技术、旧媒体的过程中发展和前进的。印刷传播取代手抄传播,高速轮转机取代手工业作坊式新闻生产,广播电视带来的音声和影像传播革命,数字传播取代模拟传播,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社会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互联网和新媒体也是如此。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正常现象,却被有些人不负责任地曲解成“新闻已死、传播将亡”,并且在业界和学界都引起了较大面积的思想混乱。今年在高考择校和选择专业之际,居然出现了忽悠学生“不要选择新闻专业”的声音,今天在座的本科新生,在报考专业之际,我想或多或少受到过这些信息的干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应该如何确立我们的高度专业自信?

我们认为,诸如“新闻已死、传播将亡”之类的论调,不仅仅逻辑混乱、缺乏历史常识、缺乏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认识,也罔顾了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现实。

新闻需求和信息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新闻和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交往得以成立的前提,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新闻和信息传播活动也就必然存在。从这个视角而言,所谓“新闻死亡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从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现实来看,新闻和信息传播活动的重点正在从传统媒体平台向新媒体平台发生转移,这是历史的必然,人类传播永远都会选择在便利性、操控性、功能性、经济性等方面最具优势的平台、渠道和手段。但是,平台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新闻和信息传播活动的弱化,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人类的传播活动更加活跃了,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增幅作用更加强大了。我们不能把永恒的新闻传播活动和特定阶段性的媒体捆绑在一起,好像报纸才做新闻,新媒体做的就不是新闻了,这是一种逻辑的混乱。

从学科和专业角度,我们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新闻传播学科是培养高层次专业新闻人才的,这个学科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是一门显学,有人说是“学术门槛不高、社会影响力巨大”。不过我更赞成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对这个学科的定位:它属于“中范围理论”的范畴,即上可攀登学术高峰,下可阐释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新闻学院不单纯培养玄学家或匠人,而把具有雄厚的理论素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并重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没有雄厚的理论素养和社会洞察力,我们写不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东方风来满眼春》这样影响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重要文章,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我们同样讲不好每一个“中国故事”。

新闻传播学是一个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学科,它永远与最新的传播技术关联在一起。从人大新闻学院来说,在媒体界告别“铅与火”时期的90年代,我们在全国最早推出了激光排版教学,在电脑普及的早期,我们为人民日报中层干部提供了“换笔”培训。在今天,我们也正在加大专业教育的技术含量,通过各种不同功能的融媒体工作坊,通过数据新闻、视频和音频教学,使大家尽快掌握融媒体制作的基本技能。同时,我们也在进行以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大家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项。我们除了基础专业班外,还设有新闻-法学实验班、新闻-国际政治实验班,今年我们又新设了以培养领袖和精英人才为目标的“未来传播学堂”,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追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同学们,加入人大新闻学院,意味着你们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说过去60年的辉煌奠定了我们的“自豪”、对学科本质和专业前景的把握形成了我们的“自信”,那么,我们还需要一种“自强”的精神,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来完成我们未来数年的学业和人生阶段性目标,并为更远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个人认为,“自豪”、“自信”、“自强”是人大新闻人人格的基本内涵,今天,我把这三个关键词送给各位新同学共勉,祝大家卓有成效地度过今后数年的在校生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