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一带一路”国家记者在人大新闻学院(十一)——杰伊·普拉卡什·潘迪(Jay Prakash Pandey)

发布时间:2017-10-28    作者:学院媒体工作室    点击量:

“中印两国应当携手谋求亚洲的共同发展”

——专访印度自由撰稿人杰伊·普拉卡什·潘迪

杰伊·普拉卡什·潘迪(Jay Prakash Pandey)是来自印度的一名自由撰稿人,从2000年至今已有17年的新闻从业经历。2005年至2010年他加入了印度发行量第五大的报纸《印度斯坦报》,随后又在印地语报刊《不灭之光报》工作了7年。来华前,他辞去了《不灭之光报》的工作,成为一名为多家中印媒体服务的自由撰稿人。

2017年2月,潘迪参加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所属的中国-南亚东南亚新闻交流中心为期10个月的记者来华交流项目,交流至今,他已完成了数十篇介绍中国的印地语报道。

 

中国印象:

革命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原因

谈到中国,潘迪赞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独特的发展模式,崇敬毛泽东等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的伟人。

 

记者:到中国之前,你对中国有着怎么样的印象?

潘迪:中国革命。到中国之前,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革命。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就读了很多关于毛主席和长征的故事。

记者:你怎么看待革命呢?

潘迪:革命是中国社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原因,也是中国道路不同于印度社会发展模式的区别所在。革命促进了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心态转变,人们的理性思维,如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就此萌生,并扎根于人心。

记者:那你到中国之后,你对中国的这些最初印象有没有发生改变呢?

潘迪:我来中国的时间不多,但印象一直很好。今年是我第二次到中国,第一次在2014年,我去了广东。中国的文化,中国的食物,特别是中国人的友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当时在佛山认识的一些朋友,到现在还保持联络,在广州我还结识了一些摄影记者朋友。

 

中印关系:

中印两国应当携手谋求亚洲的共同发展

潘迪认为,中印两国在政党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中印两国应当携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上戮力同心,谋求亚洲的共同发展。

 

记者:你觉得中印两国有何不同?

潘迪:中国和印度有着不同的制度和政体。中国目前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对发展的规划比较好,而印度在规划性方面做得相对差一些。你去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都会发现那里已经规划好了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

记者:印度也有自己的五年计划

潘迪:在印度,“五年计划”的落实还有待进步。虽然我们也在发展,但很多事情是没有计划,或是计划后并没有有效地付诸实施。

记者:中国在今年五月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出席了这次论坛。作为一名国际新闻记者,你怎么看一带一路

潘迪:我认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倡导的宏伟蓝图,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乐章。在特朗普上台之后,西方国家内部的保护主义浪潮愈发汹涌;与此同时,发展中的中国需要走出去。在这一收一放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也顺势成为中国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一个沟通合作平台。一方面,在这一倡议的框架下,中国能促进与亚非地区的交流;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能得到更新、发展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形成一个互惠双赢的局面。

记者:但是这次峰会印度并没有参加。另外据一些印媒报道,印度对一带一路之所以疑虑重重,是因为认为此倡议可能会损害印度的主权利益。例如不少印度媒体就提出中巴经济走廊穿过了印度宣称为其所有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潘迪:我觉得印度应该加入“一带一路”项目。现在不是离群索居的时候。虽说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但前提是亚洲能够建设起足以支撑其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仅凭一己之力为整个大陆做到这一点,中国不能,日本不能,印度更不能。但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这便不是难事。

至于主权问题的障碍,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印巴之间的矛盾。不过我认为,现在各国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积极地投身国际市场,如何锻造与他国良好的国际关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能够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别忘了,中印之间也有多边合作的成功案例,如“金砖国家”。

记者:毕竟中印两国之间还有一些历史包袱,例如上世纪60年代的边境冲突。这些会成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吗?

潘迪:我觉得大部分印度人对中国人并无敌意。你去任何一个印度城市,会发现中国的产品摆满了各大商场的柜台,人们对购买中国商品也不存在任何心理上的问题。

 

关于媒体:

为公众提供信息,唤醒公众意识是首要责任

在采访中,潘迪还谈到自己对新闻媒体,特别是对印度国内新闻业发展现状的一些看法。一方面,他强调新闻媒体是社会的“第四权力”,担负着监督“肉食者”和教育公众的职责;另一方面,他也承认印度国内媒体面临着资金设备投入不足、政治意识形态影响等诸多挑战。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记者这个职业而不是其他职业?

潘迪:因为做一名记者,我可以为社会做很多事情。为了社会进步,我可以写很多有用的社会新闻。当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记者可以提出质疑,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因此我们有权利去表达自己。

记者:在印度,记者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如何?

潘迪:印度的新闻事业起源于民族独立运动。那时的记者无偿工作,新闻业更像是一个运动。独立之后,新闻才成为了一种产业。但在印度,人们对于记者始终怀着期待,一种源自独立运动时期的期待。他们觉得记者应该发现政府的不足以及社会存在的问题。比如在2010年,印度全国上下发起了一场反腐运动,一个原本不起眼的政党——普通人党在这场运动中崭露头角,并最终在2014年取得德里辖区的政权。如果不是记者们报道这个运动,我个人认为这个政党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反腐运动也不会传播得那么广泛。

记者:在印度,媒体的公信力如何?

潘迪:大多数人不相信社交媒体,更青睐传统媒体。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的传统媒体需要为自己的报道负责。如果一家报纸报道失误,它便会被报业评议会(press council)批评。印度报业评议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一个规范媒体行为的组织,每个人都可以去评议会举报某一篇报道内容不实,评议会也制定了很多行业规范。

记者:在你看来,新闻业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

潘迪:首先,我们的职责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我们也有教育和唤醒公众意识的责任。想象一下,如果你对社会上发生了什么都不在意,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所以新闻本身是新闻行业的一面,而对公众的引导是另一面。在印度,媒体是民主制度的第四根支柱。人们相信如果前三根出现了问题,媒体可以制衡他们。

记者:印度媒体与党派有怎样的合作?

潘迪:媒体与党派合作的情况很难避免。比如我支持左派,那当我写作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我的倾向,表达我的观点。

另外,政党可以在媒体公司中投广告。在选举中,媒体以广告的名义为政党宣传,在受欢迎的报纸中报道。很多政党运用这样的策略宣传他们的党政方针。

记者:印度媒体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潘迪:资金的问题。虽然现在印度的新闻业在发展,印度媒体人和读者在增加,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也在逐渐兴起。但是对比起21世纪第一个十年,现在新闻业的工作条件并不算好,因为私人企业家都追求牟利,他们不愿意投资新闻行业。而且印度的媒体都是私人的,老板为了削减开支,会裁员、降低工资。而在中国,多数大媒体有国家财政支持,工作待遇和环境都比较好。

 

 

指导教师/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主任钟新

文字/2016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徐耿枫

供图/杰伊·普拉卡什·潘迪

采访/2016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徐耿枫、崔灿、陈晓静、吴寒

编辑/以丹、乌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