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实践 | 新闻学院本科生在全国评论大赛屡夺桂冠

发布时间:2021-01-15    作者:学生编辑大神    点击量:

新闻评论是传统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中的重要一环。近日,新闻学院2019级本科生吕行获得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11月月赛冠军,取得“月度之星”称号,获奖作品为《“为推广5G下架4G”:技术升级岂是“强推”借口》;新闻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舒睿凭借《别用北大学历绑架李雪琴们的未来》获得该比赛10月月赛冠军,取得 “月度之星”称号。

依托于学院开设的新闻评论业务课堂,同学们积极参与评论写作实践,并且屡夺桂冠、屡创佳绩。除了吕行、陈舒睿摘得两枚“月度之星”外,2020年12月18日,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决赛上,2017级本科生吴海晴凭借清晰的思维和深远的立意获得冠军;2016级本科生岳永婕获得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冠军、月赛冠军;2016级本科生褚诗雨获得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入围奖、月赛冠军;2017级本科生王馨婉获得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决赛季军。还有更多参赛的同学获得了月赛冠军、入围决赛。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已有近20名同学写作的40余篇评论发表在全国各大媒体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等。除全国性媒体外,新闻学院指导的校园媒体《新闻周报》评论版面也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大一、大二同学得以在进入评论课堂前进行足够的实践,来更好地发挥课堂的指导作用。

吕行认为,评论的写作是一个思考和对话的过程。从读过新闻评论教材写出第一篇评论开始,到大一下学期加入新闻周报评论部至今,吕行已经完成了数十篇新闻评论的写作。他认为,在写评论的过程中,写作者首先是获益者——在一次次的思考写作中,能避开多数人“情绪的陷阱”,逐渐掌握理性思考的习惯。同时,随着实践的增多和评论在公共空间的发表,吕行看到了新闻评论公共性的价值——自己“更像是炸药,炸开闸门,让思维的洪水泄出来”,公开发表的新闻评论能激起更多的思考。“评论能让问题被看到、讨论,这是我在乎的。”吕行说。

与长期坚持写作的吕行不同,吴海晴是在大四上学期的评论课堂上第一次接触评论写作,她以自己对上海“名媛”的评论作品参加了第七届大学生评论大赛,进入了决赛。在决赛现场,设置了“观点开杠”和“真心话大冒险”环节,都要求选手现场就给出的题目进行观点的表达和交流,这些环节让吴海晴印象深刻:“我们的观点可以通过说话的方式进行传播,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思想的摩擦和碰撞。”

新闻学院2017级本科生吴海晴(右二)与其他选手在评论大赛现场。

 

 

文字:范屹槟

供图:接受采访者

编辑校对:吴衣巷  项甜甜

排版设计:项甜甜

指导教师:曹林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