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双一流”建设 | 深研会第48期: 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体育传播

发布时间:2022-04-15    作者:    点击量: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讲好中国奥运故事,促进世界各国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于4月10日举办“奥运为媒:跨文化交流中的体育传播”为主题的研讨会,与全球体育运动研究者和教育家们一同探讨体育传播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角色与使命。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近千人通过线上直播参与会议。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闫岩教授主持。她表示,北京是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中国人民大学有数以千计的师生员工以多种身份参与2022年冬奥会,新闻学院百余名学生志愿者活跃在各个奥运场馆,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以此为契机,学院举办此次研讨会,与中外师生分享关于奥运和奥运传播的心得体会。

奥运会是一个理解问题、性别、民族、国家的有效途径,美国阿拉巴马体育传播项目主任、阿拉巴马大学新闻与创意媒体系主任Andrew Billings教授从这个角度出发,提供了许多新的对比视角。他认为冬夏奥运会的比赛时间、间隔时间都是相同的,流程也大致相似,媒体会更注重在晚上转播赛事,以便于触达更广泛的观众。而冬夏奥会在成本、价值、申办难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转播商的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媒体对奥运会的报道。他强调了奥运会对于主办国的重要性,北京作为第一个“双奥之城”,能够充分彰显中国的国力和政府的实力。Andrew Billings对冬奥会媒体报道的趋势和不同国家消费奥运会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提到,中国公众在消费奥运会过程中对于电视和智能手机的使用规模远超于其他国家。展望未来,Andrew Billings认为,奥运会仍会是最大规模的电视节目。

香港浸会大学体育、运动及健康学系教授刘永松通过中国女排的案例分享了文化全球性、性别平等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话题。他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国际奥委会IOC性别平等政策对中国顶级排球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二,中国排球运动如何响应国际奥运会的政策;第三,内部和外部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在全球化的范围和回应过程之中有什么样的主要因素。他认为,中国在男女运动员数量的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际奥委会的领导岗位也提高了女性的参与度,而各国奥委会的女性参与比例仍有待提高。国际奥委会对性别平等政策的阐述,在各队层面理解不足。对于运动员来说,男女队的管理和队伍建设是相同的,但女运动员想要成为教练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限制。不过,退役女运动员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担任行政领导的角色。他认为,中国的精英排球运动,体现了对国际奥委会性别平等政策的响应。我们要积极推动“运动中性别平等”的理念,为更平等包容的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媒介与新闻学院、新媒体与技术学院教授唐棠担任美国《传播与体育》《国际体育传播杂志》等多家著名体育期刊编委,她从专业的研究视角带来了《大型体育赛事中的机遇和挑战——奥运收视的纵向研究》主题演讲。该研究以受众理论为指导,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研究,回答哪些因素可以预测奥运会在各个平台上的收视率这一问题。研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运会的数字化观看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使用频率将会更高。研究发现,电视仍然是观看大型赛事的主要平台,观众倾向于在电视上寻找替代内容和小众运动,用移动设备主要获得第二屏体验。唐棠介绍,研究通过调整测量的变量来体现收视情况的变化,发现奥运收视的确是一个结构和偏好的动态过程。她建议,业界从业者、奥运转播商要战略性地在各个平台上编排奥运内容,研究者则要超越传统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去研究如何培养受众的偏好,影响他们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从而逐步改变媒体的文化运营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树旺以“奥林匹克文化整合与跨文化传播”为主题,分享了体育文化及其传播价值、奥林匹克文化平台上的文化共生与融合、以奥林匹克为媒介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这三方面的内容。他认为,从文化层面来理解体育,才能够真正掌握体育传播的精髓,奥林匹克文化是一种共生与融合的文化,而不是隔绝或者对抗的文化。奥林匹克多元文化的兼容扫清了文化传播的障碍,而多文化性正是奥林匹克文化的财富和力量所在。这种文化的共生与共融形成了创新性的成果,中西体育文化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奥运的遗产,包括人文奥运理念。他认为,每一届奥运会都代表了奥林匹克当代的价值向度,现代奥林匹克的价值向度其实就是北京冬奥会的四个办赛理念——廉洁、绿色、开放、共享。他提出,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要突出中国特色,讲听得见、听得懂的中国故事,注重增强文化贴近性,探索体育融媒体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新分享了近期发表的研究文章《“一起向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冬奥口号倡议的意义、价值追溯与国际诠释》。她表示,奥运口号是奥运理念的高度概括,凝聚了世界共识、感召人类共同价值的倡议。奥运口号作为国际化体育动员的一种机制,具有动员力极强的倡议功能,依托具有共通性的体育赛事,更容易形塑全球公众的情感认同,也非常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下发展伙伴关系的现实要求。钟新认为,“一起向未来”是人类命运共同地价值观奥运精神的中国解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办赛理念的中国诠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愿景的中国表达。

问答环节,线上嘉宾和现场与会师生就中国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差异、对体育项目的点评风格、技术对奥运体验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奥运收视差异、疫情对奥运会的影响和改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张迪教授致闭幕词。他对所有嘉宾的精彩分享和讨论表示感谢,并对本次会议的大致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他指出,各位专家以不同的语境和视角共同探讨了奥运会和文化运动精神如何进行互动、文化如何影响观众对奥运会的收视习惯、如何在公众当中传播奥运价值等内容,令人受益匪浅。他表示,冬奥会是宣传冬季运动项目的绝佳渠道和媒介,相信中国冰雪运动将迎来更蓬勃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深研会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双一流”建设科研项目之一,目的在于聚焦新闻传播教育界和学术界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发扬科研“钉钉子”精神,集中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集体智慧,攻坚突破,期待通过每个具体问题的研讨带动某个领域教学科研的改革创新。自2018年始,人大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持续推出系列小型深度研讨会,每期聚焦一个主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