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探讨国有企业如何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塑造卓著品牌,2023年7月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指导,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国际传播研究院和国企形象建设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国企形象建设沙龙——塑造责任品牌助力国企国际形象建设”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当前,国企国际形象建设日益成为对外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议题。此次沙龙将关注重点置于“塑造责任品牌助力国企国际形象建设”,力求探寻扩大国企“好名声”和“好口碑”的方法及路径。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和新闻中心有关部门领导、国企代表和学界专家在沙龙上作了精彩的发言和深入的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致欢迎辞。周勇认为,面对当今国际传播多元应用场景,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其他的对外交流活动,国企央企皆担当重任。2023年5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的“新时代国际传播研究院”正式成立。通过“新时代国际传播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企形象建设研究院”两院协同,能够更好地整合学界、媒体、国企央企资源,以学术作为上游导向,以实践作为下游支撑,促进人才培养,为国企国际形象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提供助力。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侯洁以社会责任作为切口,提出国企央企国际形象的建设思路。侯洁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正向关联,讲好企业责任故事更利于与海外受众达成共鸣。当下,国企国际形象传播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深,贡献度与美誉度不匹配”的问题。对此,侯洁提出三点看法: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有力擦亮中国名片;二是强化战略思维,支持企业责任护航;三是讲究传播策略,积极展示央企形象。实现目标依然任重道远,侯洁希望学界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为业界提供助力。
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汪洋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始终高度重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工作。当前,国企海外交流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正因如此,沙龙活动提供了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以及摸索路径、探索方法的平台。汪洋表示,希望本次活动为国有企业海外履责和国际品牌形象建设贡献智慧、建言献策。
主旨演讲环节,国务院国资委原秘书长彭华岗作题为“践行ESG理念助力国企国际形象建设”的主旨演讲。彭华岗指出,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展示中国企业国际形象的重要窗口。ESG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脉相承,中国企业践行ESG理念、推动ESG实践,对于树立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展示国家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彭华岗同时强调,建立本土化标准、确立中国话语权十分迫切。他展示了“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技术路线,包括评价模型、对标分析、指标体系、评价样本、信息来源、指数合成、等级划分。最后,他认为应当推进全球工商领域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并围绕其理念、原则和行动指南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同推进减少贫困、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守护人类卫生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筹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以数字经济促进繁荣普惠、提升新时代的互联互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河以“国有企业责任品牌建设的方向与路径”为题展开演讲。他指出,能够被国际广泛认同的品牌形象,不论是遵循全球商业伦理规则的可信者形象、关心人类共同命运与可持续发展的共建者形象、引领行业变革与技术进步的创新者形象还是革新现代管理制度、体系的先进者形象,都超越了企业的产品、利润、业绩、规模,指向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应将责任品牌建设融入企业战略思维,将打造责任品牌作为解决中国企业品牌在国际传播中说不清、传不开、立不住的重要方式。对此,黄河强调了责任品牌建设的三个关键问题:第一,责任品牌是落到实处的履责行为和与时俱进的价值理念的结合,两者须齐头并进;第二,责任品牌建设应坚持长期主义,即遵循品牌建设规律,基于战略目标循序渐进;第三,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打造责任品牌2.0模式,通过价值统摄、平台化履责、融媒体传播与参与型倡导等策略,突破品牌传播飞沫化与解读负面化困境。
中国石化品牌部副总经理王涛指出,“责任品牌”不是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度融入,要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的平衡。他强调,践行社会责任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时代命题”和“价值共识”。成为全球“好企业”,要注重社会责任管理与品牌保护,强化社会责任沟通与品牌信任,加强社会责任传播与品牌声誉,打造社会责任竞争力与品牌价值。社会责任是品牌建设的稳定器,是品牌影响的扩散器,是品牌价值的推进器,是品牌风险的减震器。王涛提倡,企业要做好全球社会责任传播,加强国企海外责任品牌的建设,并从战略层面、组织层面提出建议。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党委书记李锐以被称为“最美变电站”的南方电网猎桥变电站为实例,分享了猎桥变电站规划建设中经历的从市民疑虑、抵触到喜爱、接纳的过程,并从理念创新、治理创新、技术创新三个角度分析了猎桥变电站成为广州城市新地标与对外交流“国际会客厅”的建设经验。李锐认为,新时代讲好央企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需要打造艺术化、价值化的责任品牌,打造央企传播的“超级符号”。央企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化“被动展示”为“主动开放”、从“大众化传播”转变为“精准传播”,实现工业空间与文化空间的融合共建,促进责任实践向价值创造转换,为扩大央企价值引领力、文化辐射力、舆论影响力贡献力量。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现场代表踊跃发言,根据自身实践经验提出具体问题的同时,也给出自主性的思考。
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汪洋、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闫永、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传播系主任张迪等在现场与来宾互动交流。交流中提到了企业国际化与国别弱化之间的困局,也有关于国有企业对外传播所使用话语体系的思考。面对问题,领导和专家们也给予了多元专业的见解。闫永在发言时提出,学界和业界应当在理论层面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品牌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清晰有效的品牌建设模式;在实践层面不再“自说自话”,通过创新传播手段更好地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引导,借助结构化的调整来完成国企对外传播体系的更新。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形象建设研究院院长吕大鹏主持沙龙并进行小结。他认为,国企在新时代要自觉承担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在国家软实力走出去方面更自觉、用实招、立新功;国企过去十年的形象建设重点在国内,以后十年的重点在境外,前十年重点在声誉,后十年重点在品牌;业务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前要责任先行建声誉,品牌跟上求发展,离开这个市场时,也要公关人员最后走,业务离开口碑留。
本次活动为国企形象建设研究沙龙第二期活动,来自政府机关、传媒界、学术界的领导、专家和各企业宣传干部近百人参加本次沙龙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国企形象建设研究院将继续举办多场研讨沙龙活动,为国企形象建设提供交流探索平台和理论学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