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媒体运行规律、践行新闻职业理想、感受优秀媒体人的风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文学院联合推出“新闻传播业就业与职业发展系列线上讲座”,逐家邀请国内主流媒体和较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等人事部门校园招聘负责人与校友在线上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5月20日下午,系列讲座第一讲“新华社专场”举办,新华社人事局总社人事处校园招聘专家南洋、新华社总编室对外融合报道室副主任郑晓奕、新华社西藏分社总编室副总编边巴次仁和新华社驻希腊首席记者于帅帅四位嘉宾分别就新华社人才培养体系和各自职业经历进行了分享,并回答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提问。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周勇和文学院党委书记颜梅共同主持。新闻学院院长胡百精、党委副书记孙权,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胡玲莉等参与讲座。
新华社人事局总社人事处校园招聘专家南洋介绍了新华社的总体情况。他从分支机构设置、工作内容、工作性质、行业地位、业态发展、全媒体融合和历史渊源等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新华社作为“为媒体服务的媒体”的定位与贡献,以及作为新华社人的风采和职业成就。随后对于同学们比较关心的职业发展与福利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实例分享了“终身培训”体系和全方位成长平台,突显新华社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最后,南洋详细解读了新华社的招考政策,对同学们的备考提出宝贵的建议。
新闻学院1997级校友郑晓奕以“记者之路怎么走”为主题,以“5W+1H”为设问,分享了她在新华社19年的记者经历。从“(What)当记者能干啥”、“(Who)记者长啥样”、“(When)全天候干活吗?当多久?”、“(Where)去哪儿当?什么岗位?”、“(Why)图啥”、“(How)当一辈子吗?未来发展怎么样?”这六个模块鲜活生动地分享了自身职业经历,向师弟师妹们传递了“媒体将是你的职场大舞台,去尽情施展”的希冀。
新闻学院2010级校友于帅帅为大家分享了她多年的驻外经历和感悟。她从自己与新闻的结缘、以及在新华社8年的工作经历谈起,深切表达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的列表中永远在学习”,从入社培训、下分社锻炼、申请驻外工作,到对国际时事的观察、分析、采访……时刻都在接触新的变化,每天都在学习,在不断学习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对于就业选择,她的建议是多遵从内心想法,一定要与个人兴趣相结合。内心的满足感应该成为择业思考的维度。
正在珠峰大本营率队参与2020珠峰高程测量前方报道工作的文学院1997级校友边巴次仁,因接到视频连线报道任务,以视频分享的方式向大家直观展现了珠峰大本营的新闻现场。他结合在新华社西藏分社近20年的从业经历,介绍了通过多次“在现场”见证和参与报道国家重大事件的历练,从而拓展了自己生命的高度、宽度与厚度。对于人民大学和新华社的培养,他表达了感谢,并欢迎更多的人大学子到西藏建功立业。
讲座进入提问环节后,现场的三位嘉宾通过线上平台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对从事新闻行业的种种困惑和问题。
截止到2019年,新华社全社(含国内外分社、各种新媒体平台和系列子媒体)有近500位人大校友,分别毕业于新闻、文学、外语、法学、国际关系、哲学、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金融、劳动人事、公共管理、社会学、信息管理、信息、艺术等十多个学院,是新华社工作人员来源数量位居前三位的高校之一。颜梅介绍了人民大学与新华社共同的历史渊源、人民大学毕业生对于新华社等职业理想殿堂的关注和向往,并逐一介绍了出席讲座的嘉宾。周勇对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他介绍了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新华社所属各机构的良好互动、新闻学院和文学院的深厚渊源,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嘉宾们的宣讲更好地了解新华社、了解主流媒体,从而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胡百精对于新华社和各位校友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在这个特殊的就业季,这样的线上交流指导为同学们消除了不确定性,给大家带来了知识和信心、勇气和力量。
本次讲座是新闻传播业就业与职业发展系列线上讲座第一讲,文学院和新闻学院还将继续携手,为同学们带来更多有关新闻传播业的职业发展指导和资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