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识别和破解骗局的能力,防止校园诈骗事件再次发生,新闻学院与海淀派出所于10月5日联合举办“骗你没商量?——谨防身边诈骗陷阱”线上讲座。本次活动由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权副教授和海淀派出所人大社区警务队高雄警官主讲。
孙权副书记为大家介绍了三种诈骗类型:电信诈骗、校园贷款以及其他骗局。
电信诈骗较为常见,提醒同学们在转账之前一定要确认对方身份,以防上当受骗。当出现突发情况急需用钱时,可以向学校寻求帮助而不是选择校园贷;如果陷入校园贷款困境,一定要及时向外界反馈,家长、老师和学校会尽最大可能提供援助。在求职、交友等过程中,同学们须对要求抵押现金、提供身份证的情况要保持警惕。
结合真实案例分析了诈骗的严重危害,孙权副书记还为同学们防范诈骗提供了一些建议: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交友需谨慎,避免情感替代理智;当感到疑惑或遇到困难时,多和同学、老师、父母沟通交流,寻求帮助。
高雄警官从法律意义、常见财产损失及诈骗类型、其他类型的犯罪行为等三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如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远离犯罪诈骗行为。
他提到,遭遇诈骗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财产损失原因。以电信诈骗为例,大家在接到来自陌生地域和口音的电话时一定要多加防范,若有人提出汇款、转账等操作时,要及时拨打110,谨防上当受骗。
同时,高雄警官通过分析恐惧、贪婪、无知和善良四种心理特征来剖析上当受骗的原因。骗子会利用同学们的恐惧心理,冒充“公检法”、黑社会等方式进行恐吓诈骗。部分同学可能在贪婪心理的驱使下陷入骗子营造的骗局,例如以一块钱包邮等手段轻松掌握受骗人相关信息,或者以交定金等名义诈骗钱财。由于无知,也容易陷入陷阱,如助学金诈骗,以客服退款、低价海外代购为名进行诈骗,或者利用报刊或网络刊登条件优越的征婚交友等广告伺机骗财。此外,善良心理也常被骗子利用,如疫情期间关于口罩的很多新型骗局。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高警官结合现实案例,总结了电信诈骗的共同规律,并为同学们提供了受骗时的补救措施——“三板斧”和防范诈骗提示——“四要四不要”。
最后,高雄警官建议同学们安装“全民反诈”APP,主动预防诈骗,并告诫同学们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保持对学校的热爱,遇到问题要多向老师和警察求助。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生活中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远离诈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新闻一家人
文字、图片:时振阳 张琪赟
美编:新闻学院学生会新闻中心
编辑:李宇皓
指导教师:孙权 吴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