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埃塞俄比亚发展的一个机会”
——专访埃塞俄比亚通讯社副总编辑格塔丘·亚卢·阿贝贝
埃塞俄比亚通讯社副总编辑格塔丘·亚卢·阿贝贝
格塔丘·亚卢·阿贝贝(Getachew Yalew Abebe),现任埃塞俄比亚通讯社(Ethiopian News Agency)副总编辑。埃塞俄比亚通讯社(以下简称“埃通社”)成立于1942年,报道内容涵盖该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科技、体育等各个方面,并向埃塞俄比亚国内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主要报刊供稿。格塔丘自2002年起供职于埃通社,先后担任记者、助理编辑、编辑、高级编辑、副总编辑。
2017年2月,格塔丘被推荐参加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所属的中非新闻交流中心为期10个月的记者来华交流项目,开启了中国之行。
格塔丘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果和中国在帮助非洲国家发展上付出的努力,并希望能从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借鉴学习,帮助埃塞俄比亚更好地减贫脱贫、发展。同时,他高度赞扬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认同中国提倡的“互利共赢”国际间合作模式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他认为中国媒体是真实非洲的报道者,对中国媒体“讲好非洲故事”期以厚望。
“人民大学的课程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并不是格塔丘的第一次中国之旅。2015年,他受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媒体合作论坛(Sino-Africa Media Forum),有过一次短暂的中国之旅。通过那次短暂的中国之旅他阅读了与中国相关的报道,从而对中国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次长达十个月的中国之行,将为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提供机会。
格塔丘在人民大学参加2017年“中国发展研究与媒体交流”系列讲座开班仪式
记者:平常你会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了解中国?
格塔丘: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我首先会看自己所在媒体,即埃塞俄比亚通讯社采写的中国报道。西方媒体采写的中国报道我也会看。此外,我会定期看《人民日报》、新华社网站英文版。
记者:这次来中国,你对中国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格塔丘:按我之前了解到的信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我认为中国应该和别的发展中国家没什么区别。但是当我来到中国,我才发现不是这样。我知道中国东部很发达,但是我去了西部、去了中国不是那么发达的地区,比如贵州,我觉得那里发展也很好。所以我感觉中国并不像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甚至比许多欧洲国家还要发达。
记者:来中国后你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的“中国发展研究与媒体交流”系列讲座,你认为这些讲座对你了解中国有帮助吗?
格塔丘:肯定的。有机会了解中国是一件好事。这些讲座是由专业教授讲授的,他们对中国某一个行业或领域有深度的了解。对于我来说,了解中国发生了什么,以及中国与世界之间是如何联系的是非常有趣和重要的,这些讲座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记者:哪些课程让你印象深刻?
格塔丘:我认为大多数讲座都很有趣,尤其是戎教授关于共享经济的讲座让人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关于自行车,中国以一种中国化的形式,以共享经济的方式解放了经济。讲座课程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来理解中国的共享经济,并和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共享经济进行对比。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消除贫困的讲座。在这个话题上,埃塞俄比亚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是人口大国,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仅次于尼日利亚的人口大国。在埃塞俄比亚,贫困是一个大问题。大多数国民都长年生活在贫困中,在借鉴了中国的增长模式之后,埃塞俄比亚的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过去,1亿埃塞俄比亚人中有4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现在生活已经下降到2500万。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使7亿人摆脱了贫困,我认为中国经验值得埃塞俄比亚参考。所以,这个讲座很吸引我。
还有一个讲座令人印象深刻,关于中国的政治结构。在来中国之前,甚至是这次讲座之前,我对中国的政治结构一无所知。我甚至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讲座帮助我认识了中国的政治结构。
“‘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落地快得让我惊讶”
2015年,格塔丘受邀参加中非媒体合作论坛(Sino-Africa Media Forum),在论坛上第一次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当听说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一带一路”论坛)时,他惊讶于“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落地的速度。论坛举行前期,他还为远在非洲的同事们培训、讲解“一带一路”,在同事眼中,格塔丘已然成为埃通社的“‘一带一路’首席记者”。
格塔丘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
记者: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之前,你是否了解“一带一路”倡议?
格塔丘:我第一次听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在2015年,也就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那次是《人民日报》邀请我去参加中非媒体合作论坛(Sino-Africa Media Forum)。期间一个关于“一带一路”的演讲让我对这个倡议有了初步认识,我也看了一些关于“一带一路”的资料,感觉这个倡议很有意义。
记者:关于“一带一路”论坛,你有什么观察可以分享?
格塔丘:在论坛期间最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我发现大部分国家都很愿意参加这次论坛,也很愿意成为“一带一路”行动中的一部分。前来参加论坛的不仅有非洲国家、亚洲国家,还有南美洲国家,甚至是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这与我之前的认知是很不一样的。
记者:就此次论坛,你有没有给你所在的埃通社发回相关的报道?
格塔丘:当然,我写了好几篇关于此次论坛的报道。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参加了这次论坛并发表了演讲。我在他抵华时写了一些预热报道,还讨论了本次论坛将关注哪些议题、有哪些议程等。“一带一路”对非洲,特别是埃塞俄比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还写了埃塞俄比亚和中国的合作内容,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此外,我还写了一篇关于“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特稿。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很多媒体写的文章都基于“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但对我来说,“一带一路”中,“一带”也很重要、很有趣。
“一带一路”论坛召开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讶,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带一路”就从想法变成了现实。
“‘一带一路’是埃塞俄比亚发展的一个机会”
埃塞俄比亚正在经历经济的快速发展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给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格塔丘认为,对于埃塞俄比亚,中国拥有能帮助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的科学发展模式,而“一带一路”是埃塞俄比亚与中国分享发展经验和成果的一个绝佳机会。
格塔丘参加“一带一路”论坛
记者:埃塞俄比亚的政府官员、学者和民众了解“一带一路”吗?他们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
格塔丘:很有趣的是,埃塞俄比亚在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在我的国家,有很多贫穷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很糟糕。我们要让这些人摆脱贫困,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并落实科学的发展模式,而这个模式就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
埃塞俄比亚的官员对中国的发展模式非常了解。我国总理的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先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在做中国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他来到中国,学在中国、住在中国、研究中国。他想要知道中国是怎么发展的。
我国不少民众也知道中国的高速发展,知道“一带一路”。我2015年来到中国,回到埃塞俄比亚之后,开了一个关于“一带一路”的专题,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对非洲的益处,非洲将会经历什么,非洲和埃塞俄比亚要怎么看待“一带一路”,这个倡议最重要的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它可能的影响是什么等等。我和我的同事都在试着了解并向我们的受众介绍“一带一路”。所以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专业人才,他们都或多或少了解“一带一路”。
记者:据了解,埃塞俄比亚从2005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并在2015年提出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增长和转型计划(2015-2020)。计划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埃塞俄比亚经济的关键领域。你认为埃塞俄比亚在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有没有借鉴中国的经验?“一带一路”对这个计划的完成是否有好处?
格塔丘:我知道中国已经进入到“十三五”规划时期。埃塞俄比亚的政治结构和历史都跟中国很相似。我认为“十三五”规划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多变化和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举世瞩目。我国制定的“增长和转型计划”几乎完全借鉴中国的经验。就像我刚才说的,埃塞俄比亚把中国当做榜样。
埃塞俄比亚的政府官员知道中国现在正在转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意味着中国国内的劳动成本很高,想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需要优质且廉价的劳动力。为此,他们来到非洲,尤其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有大量的优质廉价劳动力,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和廉价的供电系统。所以入驻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园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一个福建工业园,还有一个东方工业园。中国企业正在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园大展拳脚,“一带一路”是一个机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合作,埃塞俄比亚能获得更有利的条件。
由江苏其元集团投资建设的东方工业园是埃塞俄比亚国内首个工业园区
“中国不是‘新殖民主义’”
近年来,中非贸易不断扩大,中国也加大了对非投资,并承接了非洲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助非洲更好更快地发展。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埃塞90%以上的公路、全国的通信网络、第一条铁路和城市轻轨、第一个风电场以及几个重要的水电站等,都是中国企业承建或参与建设的。2016年10月,由中铁二局和中国铁建共同承建的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共和国铁路(简称“亚吉铁路”)正式通车,更是实现了埃塞俄比亚人的百年“国铁梦”。
中国在帮助非洲快速发展、收获非洲国家称赞的同时,也受到了部分西方媒体的质疑。对此,格塔丘并不认同,他认为在非洲掠夺资源的是欧美的殖民者,而不是中国的合作者。
2015年9月20日,中铁二局承建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正式通车,该铁路被喻为“撑起这座未来现代化城市的骨架”。
记者:中国和埃塞俄比亚一直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几年前,埃塞俄比亚超过尼日利亚,成为中国在非最大的投资目的地。但是有西方媒体认为这是一种新殖民主义?你怎么看待对中埃合作关系的这种描述?
格塔丘: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是一种压迫,是完全不考虑、甚至是破坏对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行为。但是,中非之间的关系不是这种关系。中国是埃塞俄比亚的发展合作伙伴。
欧洲殖民非洲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在被殖民一个多世纪后,非洲人民仍然生活在贫穷之中。百年的殖民过程当中,欧洲殖民者在一些国家甚至没有建造一所学校。这才是殖民。
但是中国是为了合作来到非洲的,中国的合作是考虑到非洲国家利益的,它是符合非洲人民意愿的。你怎么能说它是殖民主义呢?如果这种“合作”是强迫性的、有前提条件的,那它是殖民主义或者新殖民主义。但中非之间的关系没有前提条件,它基于平等交换原则,不是新殖民主义。
所以西方媒体宣扬“新殖民主义”是为了破坏中非之间的积极关系。西方之前在非洲失去的、在非洲没有做到的,由中国补充了。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嫉妒,西方国家想借此隐藏他们之前犯下的错误。中国绝不是殖民或新殖民主义。
记者:你如何理解中非之间的“双赢合作”和“殖民主义”的差别?
格塔丘:殖民主义意味着殖民者不请自来,侵入你的领土,压迫你的人民,不考虑你的利益。但是,埃塞俄比亚和中国的关系是:我们需要中国人,我们希望中国成为埃塞俄比亚的伙伴。我们邀请你来埃塞俄比亚,怎么能说这是殖民主义呢?
例如,我们的总理在“一带一路”论坛后还分别去了四川和福建,为埃塞俄比亚寻求更多可能与中国公司达成合作的途径,期望中国政府在与埃塞俄比亚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主动的。但一个多世纪前,欧洲人是不请自来的,强加他们的意志给非洲国家、掠夺非洲的资源,这二者是有区别的。
欧洲人只是在沿海几个城市建立了铁路。铁路从非洲腹地修到沿海地带,以便把他们抢走的东西运到欧洲和美国,完全不管大陆内部的交通建设。埃塞俄比亚没有任何铁路能够连接其他国家。但中国建造了坦赞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等。亚吉铁路连通了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而蒙内铁路连通了东非铁路大动脉。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因为没有铁路连接而薄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将帮助非洲国家间建立互联互通,这是我们对“一带一路”的期望,实际上中国也正在这样做。所以我们和中国之间是平等交换。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殖民化。因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尊重国家政治为基础的,中国不涉及国家的政治事务,只在能够合作的方面进行合作。
亚吉铁路——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通车
在“一带一路”论坛期间,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双方同意将中埃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层面,格塔丘认为这一举动意义重大,中埃关系将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同时,格塔丘对“中非新闻交流中心”项目寄予厚望,他认为“中非新闻交流中心”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让来自非洲各国的记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百闻不如一见,格塔丘认为世界需要对中国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不应该被西方媒体主导、不应该被西方媒体设置了议程,“不仅是非洲记者,全世界的记者们都应该来到中国,亲眼见证、记录并报道中国的发展,用事实说话”。
格塔丘在中非新闻交流中心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
格塔丘认为,中国的媒体是真实非洲的报道者,“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非洲时,大多是报道非洲的战争、骚乱、政治危机等,而中国媒体则会报道非洲的发展和一些积极的方面,所以中国媒体填补了西方媒体的报道空白。很多非洲的媒体人认为中国的媒体报道了真实的非洲,它们没有回避非洲的负面信息,但也没有故意放大非洲的危机和政治冲突等信息。”发展才是硬道理,格塔丘认为非洲需要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所以非洲迫切需要有助于非洲发展的媒体,因此他很看好中国媒体,希望中国媒体能“讲好非洲故事”。
与此同时,格塔丘也写了一些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中国的这几个月,他报道了“两会”、“一带一路”论坛,还报道了中国的最新发展和中非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他的报道被埃塞俄比亚很多国内媒体引用,他也成了沟通中埃的桥梁,他对此感到自豪。格塔丘表示,项目结束回国以后,他将继续关注中国,将寻求与中国媒体建立更多的合作,写作更多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报道,把更多的中国故事讲给埃塞俄比亚人民听。
格塔丘(左三)与“国小新”记者们合影留念
(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指导老师/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主任钟新教授
文字 / 2016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林光耀
采访/2016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陈钟昊、郝鸿涛、林光耀、
张晓琳、张燕飞
编辑/宛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