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大创”)立项评审会在明德新闻楼演播厅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教授致辞。他先对各位评审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强调了学院对“大创”评审工作的高度重视。本次“大创”评审机制具有创新性,如评审专家全部来自于校外,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评审的公平公正和权威性。周勇指出,此次“大创”选题颇具现实关怀,体现了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动态的洞察,是“大创”项目改革所期许的方向之一。他也借此鼓励同学们多多关心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立足实践做研究,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彪教授主持评审会。他对参与此次评审的专家组和本次“大创”的整体参与情况做了介绍。
新闻学院2020级、2021级本科生总计16个团队参加立项答辩。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张森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涂凌波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慧瑜副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虞鑫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毛湛文副教授担任专家组评审。
评审会上,16个项目团队按照抽签顺序依次答辩,分别从立项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创新特色、预期成果等方面介绍项目情况。申请人首先进行研究计划阐述,随后回答评委的现场提问。评审专家根据申请人的现场综合表现和研究计划情况进行评分。
本年度,新闻学院申请项目主题多样,选题视角广阔,研究方法、调研方式新颖。涵盖范围既包括如后疫情时代信息接触等与社会现状紧密相关的议题,也有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红农民新媒体电商直播对乡村人际关系的影响等与个体发展相关的议题。项目团队采取问卷、实验、实地调研等多种调研方法,将新闻与传播和其他专业知识运用到研究项目中。项目团队除新闻学院外,还有来自财政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学院的同学参与,体现了项目的跨学科视角。
专家组评审提问环节,评审就项目的核心概念、调研方法、研究内容和理论工具的衔接等多方面对项目团队提出问题和建议。其中既有如研究模型的使用过于精细,过度理论化、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晰等学理上的问题,也有包括选题敏感性等方面的建议。许多小组在提问环节与评审专家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清晰了选题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对象为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本次我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立项评审会系学院(系)初评阶段,后续将开展学校评审等工作。该活动旨在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文/杨昊 图/王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