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共享未来:后疫情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与全球合作 ——2021年度中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会议举办

发布时间:2021-11-22    作者:    点击量:

11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2021年度中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会议。会议以“共享未来:后疫情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与全球合作”为主题,聚焦面向未来的学科体系建设、面向全球化新格局的教育改革、作为桥接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开放共享的国际交流合作等话题,为后疫情时代新闻传播教育调整和重构提供答案。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主持。

x-IMG_9394.jpgIMG_9398.jpg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在致辞中对与会的各位院长表示欢迎。他提到,在后疫情时代下探讨全球合作,应当关注合作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点。胡百精表示,首先,要重返本原问题,思考新闻传播学科是为了解决或解释何种问题而产生以及是如何得以发展的,并为答案汇聚智慧和创造条件。其次,要重振历史资源,与历史再对话,重新获得大历史观和大叙事能力。传播关乎人对现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的介入、建构和改善,重返历史可以再拾起问题意识并召唤未来意识。此外,要重申人之存在,在微观层面要考察和体恤个体生命实践的存在、交往,在宏观层面探究贴合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让新闻传播学再度回到“人学”的根本属性。

xx-微信图片_20211122151130.jpg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致欢迎辞。在后疫情时代下,怀着对“秩序重建”的期待,他提出了关于未来合作共享的几点愿景。周勇表示,要重构教育交流的合作,积极响应“加强国家传播能力建设”的号召,鼓励中外学者进行更多元的交流交往。新冠疫情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新闻传播学科在面对全球重大议题时发挥着支撑性作用。他提到,希望把中外新闻传播院长会议打造成一个信息共享、人员交流、科研问题合作的平台,建立起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共谋学科建设的新蓝图。

x微信图片_20211122131452.jpg

周勇主持第一主题版块环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党委书记张涛甫从新闻传播的新旧传统交汇点出发,对整个学科体系的重构提出了精到的见解。他谈到,后疫情时代线上与线下语境互相混合,疫情导致的需要隔离的状态与技术带来的连接状态互相叠加,形成了新的交往景观,重塑新闻传播教育极为迫切。新闻传播教育要重建确定性与新闻传播价值和秩序,要力求更广泛的公共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从全国新闻教育切入,提出了“学科之问”。他表示,与其他学科不同,新闻传播学科不仅在影响个体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社会的组织方式、政治生态、文化关系等方面。学科发展快,更迭速度快,并不断与其他学科产生交叉,“要研究什么问题”,以及 “如何区分和其他学科的主次关系”成为了发展新闻传播学科的重要思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在发言中表示,新闻教育要从价值观、思维、能力三个维度着手。新闻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富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具有同理心、共情心;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辨能力。在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新闻教育应当坚守人文底蕴,同时做好专业的素养教育和技能教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

中佛罗里达大学尼科尔森传播与媒体学院副院长俞南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尼科尔森传播与媒体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以及硬件设备等情况,并指出,后疫情时代,不仅要重新思考学校的管理、教学,还应反思新闻传播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她表示,提高公众媒介素养是媒体人在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中美双方虽有差异,但仍存在许多互通之处,她期待未来与中国高校开展更多交流合作。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传播学系系主任拉勒米·泰勒主要讲解了国际学生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校园环境的问题。他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为例,分享了该校在国际生培养方案、课余活动、学习动机以及英语水平提高几方面的经验。他表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在国际化教育方面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促进其全球视野的发展,最终为国际合作与共赢作出贡献。

第二主题版块由张辉锋主持。

艾默生学院传播学院院长劳尔·瑞斯在发言中提到,在后疫情时代,各个国家应当正视局限性,促进公平,寻找创新方式进一步发展新闻传播教育。他强调要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加强学院之间的合作,尽量摆脱空间限制;在师资方面,可以考虑招募兼职或时空更加灵活的教员,探索多元的教学模型。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谈到,在疫情反复的当下,对新闻从业规范和职业精神的呼唤具有前所未有的现实导向、急迫性和结构性。他表示,后疫情时代需要“输出有依据、呈现有章法、表达有底线”的新闻人才;在新技术及其应用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内容应该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技术赋能和技术批判理念;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舆论冲突语境下,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离不开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和塑造。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从后疫情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理论思考与实践切入,提到了教育环境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逐渐从“屏对屏”转为“面对面”,而VR等技术的出现使现阶段的 “面对面”涵义更加广泛。李本乾还谈到,在讲好中国故事的伟大实践中,怎样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发讲好中国故事,应当确立新的标准,并结合产学研各种力量进行协同创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的发言围绕“本土国际化”展开。他提到,后疫情时代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在国际合作方面要朝着“本土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受疫情的影响,全球人才流动受限,“本土国际化”符合国际化办学的发展规律。韦路提出,实现“本土国际化”,要坚持短期与长期中外合作项目结合,寻求国内外科研合作机会,重构人力资源体系,探索更有效力的内外运行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主持第三版块。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与影视学院院长黄煜介绍了香港浸会大学传理与影视学院革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他提到,学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举办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创办学术刊物,且建成了集实验室、工作坊、录音棚、虚拟实境平台、数据站以及课室于一身的特大空间,专为崭新教学模式试验计划而设计,力求达到培育具有创意、拥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的学科目标。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介绍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国际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系统理念。他提到,在后疫情时代探讨全球合作,不仅要关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要思考如何向中国讲好世界故事,在国际传播层面不仅要讲“输出”,也要讲“输入”;要从“交流”“治理”“平台”几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的参与度。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林珊珊由新冠疫情带来的“未知的恐惧”讲起,结合新加坡国情,重点阐述了新闻传播工作者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林珊珊提到,面对疫情流行期间大量涌现的不实、虚假消息,新闻工作者要“保持无畏”,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牢记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还应做到更加了解数据,掌握数据追踪和数字分析的能力。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晓锋对过去20年国内召开的新闻传播学术会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学术会议的密度在逐渐增高,数量不断增加,但在地区分布、议题分布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此外,单次会议所占比例较高,某些品牌学术会议无法持续等问题对于知识生产的连续性造成一定影响。他表示,未来的学术交流可能要更加强调协作,兼顾学术基础理论与前沿理论,实现广泛性话题和专业性议题并举。

第四版块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彪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表示,加强与世界的新闻传播教育合作是当今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他提出,新闻传播教育应当通过与各国新闻传播学院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营造开放、对话、共享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跨文化对话意识和能力,涵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提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姜红以“后疫情时代新闻传播范式转型与新闻教育理念转变”为主题进行阐述。她表示,新闻业的实践范式转型,要求新闻传播学科从传统的二元论走向多元互动的关系主义,从表象式的“近观”转向行动导向的“参与”。她强调,新闻传播教育更应立足中国情境,理解、描述、阐释复杂的流动的实践逻辑,培养具有“生描、转译、沟通、感受、连接”多种能力的新闻传播行动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在发言中谈到,新闻传播教育要培养“眼里有光”的人,培养有理想、有情怀、向真、向善的新闻工作者。他分享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依托教课融合体制,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借助社科院的优势形成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推动跨界、跨域融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翼青提出了“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根本理念是发掘人作为媒介的可供性”的核心观点。他指出,媒介本体论的时代即将到来,“人、数字和空间”正在成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哲学基座。面临工程化的数字时代,学科势必要发生天翻地覆的范式变革,学科体系划分原有的标准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表示,在今天,媒介技术应用的能力以及沟通和传播的技艺,将成为新闻传播教育核心的内容。

内华达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艾伦·斯塔维茨基提到,讨论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的重建问题,应当从学科理论创新、产业数字转型、高等院校跨学科交叉几方面入手。对此,他提供了内华达大学的经验。他提到,内华达大学新闻学院重视伙伴关系,已与多个学院开展合作,并创新性地设立了英语和西班牙语双语种项目,目前已在健康传播、纪录片制作和体育传媒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新闻学院副教授颜梅,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权,新闻学院教授钟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副教授孙利军,新闻学院教师赵小曼、杨奇光等学院百余名师生现场参会。

中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会议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品牌项目,至今已举办五届。2021年,后疫情时代,全球化面临新的复杂格局,人类文明交往面临新的困境。为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重大战略,促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并达成共识,新闻传播教育亟待重大调整和重构。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再次举办院长会议,汇聚学界智慧,以共享真知灼见重彰对话价值。


文字:悟哲 盈盈文

图片:杨晨 王道圣 盈盈文 周安健

编辑:盈盈文 王道圣

指导教师:王润泽 赵小曼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