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部校共建合作,探索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新闻业创新发展路径,4月10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携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云创论坛,与学界业界观众共同探秘AI时代新闻业的“生长密码”。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与总台技术局新闻制播三部新闻包装工作室业务负责人高志明、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部何凌飞等嘉宾共同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副院长赵曙光出席活动。
周勇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是总台与人大建立更高层面合作关系的具体实践,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现。在AI赋能信息集成、创意生产的当下,新闻学界和业界需要共同探寻新形态、新产品、新能力。
彭兰教授发表了题为《Deepseek等在传媒业的关键“着陆点”及其影响》的主旨演讲,探讨了传媒业正在进行的智能化实践及其局限以及如何让Deepseek等在传媒业发挥优势“着陆”。彭兰介绍了信息采集的智能化、信息加工的智能化、内容分发的智能化等智能传播现状,别开生面地介绍了AR采访眼镜、AI主播记者等业界前沿实践。她强调,大模型应用带来的信息分发平台变化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基于此,彭兰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智能时代媒体如何坚守专业精神和价值?进一步,媒体如何引导人类思考与坚持人的价值?
在对谈环节,彭兰、高志明、何凌飞和学生代表2021级本科生潘若冰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AI应用进行了交流。高志明展示了《人间好时节》《算法之外》《澳门升起的五星红旗》等AI辅助生成的新闻作品。彭兰与潘若冰从师生不同的角度交流了科研学习活动上AI对学生培养的利与弊。
提问环节,来自新闻学院和CGTN的参会观众就新闻从业者如何与AI共存、论文选题如何突破AI思维定势、AI如何完成本地化部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