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京报馆成为一个活的博物馆,让邵飘萍烈士的精神在当代能够传承起来,感染更多的人,给人们启发和思想的顿悟,并且要把京报馆做成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抓住历史当中打动今人的思想亮点”。北京日报社品牌推广部主任郭坦在11月1日举办的“京报馆展陈大纲写作及审读”合作启动仪式暨项目推进会上如是说。
合作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汉奇苑举行,北京日报社品牌推广部代表、邵飘萍烈士后人以及人大新闻学院师生代表出席本次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周勇表示,学院一直特别关注京报馆和邵飘萍先生的相关事宜,能够和北京日报社合作京报馆项目特别有意义,愿意更多地参与相关工作。并对京报馆项目提出两点希望:一是报纸是对我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记录,希望可以从邵飘萍先生等人的办报活动以及新闻报道中呈现出北京的历史文化面貌;二是可以成为展现北京新闻队伍精神面貌的历史传承和线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 周勇
郭坦主任对人大新闻学院和邵飘萍先生后人表示感谢,并重点讲述了目前该项目的主要工作以及京报馆建设的目标。
北京日报社品牌推广部主任 郭坦
邵飘萍烈士后人邵澄、邵涓就项目的顺利启动,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和人大新闻学院表示了感谢。他们对京报馆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基础硬件设施、展馆资料来源等方面。“我们的初衷是让这些资料,在行业内、专业内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为社会服务。”
邵飘萍烈士后人 邵澄
邵飘萍烈士后人 邵涓
北京玖嘉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京报馆项目咨询顾问金华介绍了建设展馆的三点基本考量:一是原址复现,尽可能地复原当年的场景;二是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展现邵飘萍先生的高光时刻、精神;三是要和社区、周边的人群能够互动起来。他向大家展示了场馆的初步规划和空间设想。
京报馆项目咨询顾问 金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重点讲解了组织京报馆展陈内容的一个原则:既要有连贯的知识,又要增强其中的故事性、互动性。新闻学院博士生王婉、常峥、罗诗婷则详细介绍了展陈内容,与会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王润泽
博士生介绍展陈内容
与会人员合影
图/黄渝婷
文/黄渝婷、吴衣巷
编辑/黄渝婷、吴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