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人大新闻学院举行2021-2022学年研究生业界导师聘任仪式

发布时间:2021-12-17    作者:    点击量:

2021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行2021-2022学年研究生业界导师聘任仪式。本次共有35位业界专家受聘担任新闻学院研究生业界导师,13位业界导师代表线上线下出席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龙永红,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党委副书记孙权、闫岩,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广告与传媒经济系主任王树良,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国新项目负责人张迪,专业硕士项目负责人塔娜,以及2021级新闻与传播专硕班和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全体同学参加此次活动。聘任仪式由新闻学院副院长韩晓宁主持。

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对业界专家的支持表示感谢,并重点介绍了人大新闻学院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体系。他指出,目前人大新闻学院已形成面向新时代、面向全球化、面向新技术的生态型人才培养体系;在硕士研究生层面,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大类别,其中学术型硕士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四个专业,并在新闻学专业下设有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专业型硕士方面,设有全日制战略传播方向、全日制大数据与新闻传播方向、非全日制智能传播方向,以及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全英文专硕项目。学院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项目、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的培养环节长期实施双导师制度;即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本院教师担任校内导师指导学生的科研和学习,同时配备一名业界导师指导学生的新闻传播实践和实习就业。张辉锋表示,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度是学院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与业界导师多多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

研究生院副院长龙永红代表学校研究生院对新闻学院推行双导师制度、加强产学研融合等工作给予肯定。他指出,产学研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和要求,而新闻传播学科作为与实践领域关联紧密的重要学科之一,需要在新时代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和实践模式。他表示,希望能通过双导师制度,加强学校和业界的交流,将业界的新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创新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随后,张辉锋和龙永红为业界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出席仪式的业界导师代表发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广告资源管理部主任佘贤君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同学们关注电商和广告业界的变化以及品牌的影响力。他勉励同学们在校期间要拓宽视野,努力掌握数据分析能力、视频制作能力、文稿撰写等从业基本功。

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强调了学界和业界沟通对于构建新型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性,并建议同学们加强对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关注。他表示,将以双导师制度为平台,和同学们教学相长,也和其他的业界同行相互学习。

北京广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鹏回顾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并指出媒体融合对新闻业的重要性。他表示,将作为业界导师,做好学院和业界的联系,通过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增进同学们对媒体融合的认知。

中国青年报社编委曹林呼吁学界和业界加强相互理解、沟通和交流。他认为,新闻专业的独特性和强大之处在于理论和实践相互成就,这也证明了业界导师的必要性。他提出,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不仅要和其他专业对话,汲取政治学、外交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营养,还要和业界保持沟通、重视实践。他表示,希望能通过双导师制度,把有新闻追求、职业理想、专业热情的学生引入最好的媒体岗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新闻专业和新闻行业。

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淘宝产品和平台生态事业部内容总编辑高瑾认为,无论是广播电视、长视频或是短视频,都只是媒体表达的形式,核心还是内容。她认为,学界和业界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有助于提高短视频创作领域的专业性。她期待和同学们在平等交流中,一起探索最契合精神引领的短视频创作方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评论员许钦铎指出,新闻没有国界,但新闻记者是有国籍的,在一些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如何报道国内外新闻,需要学界和业界进一步思考。他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扎实提高英语水平,增强英语沟通和辩论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外发出中国的声音。

新京报总编室主任刘国良认为,双导师制度给学界和业界搭建了良好的桥梁。他表示,随着媒体融合逐渐深入,学界和业界都致力于媒体融合和转型的探索,也对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勉励同学们在校期间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批判性思维,加强业界实习,在实践中增长本领。

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涉外拓展部主任孙镜强调了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并以在新华社实习表现优异的人大新闻学院学生为例,指出双导师制度的双向益处。她认为,业界导师不仅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帮助媒体吸引优秀的人才资源。

农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白锋哲认为,业界导师的模式能增进业界和学界的沟通,使双方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她指出,三农领域非常重要,和国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期待更多同学投身三农新闻传播事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编路彩虹结合自身纪录片从业经验表示,纪录片和新闻都是对真实的探求,倘若能热爱和把握纪录片,对于以后做新闻或短视频都有助益。她表示,将和同学们保持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共同进步成长。

引力守恒品牌管理公司总经理赵宁表示,虽然所从事的广告行业与新闻行业不尽相同,但在新闻学院学习到的新闻思维、公关意识等都能有机融合进广告工作中。他表示,业界导师制度来源于学校、学院对研究生未来就业去向的期待,身为业界导师的他将竭尽自己所能为同学们提供引导和帮助。

中国新闻社政文部科教文卫采编室主编马海燕回顾了自己的校园生活和从业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她提出,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下,媒体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加入,为媒体融合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助力,希望同学们积极投身新闻行业。


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国新项目负责人张迪对各位业界导师的积极参与表达了感谢。他指出,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有相当大比例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主流媒体从事外宣工作,这离不开业界导师们的帮助。他认为,过去几年,国际新闻传播领域风云变幻,同学们应当与活跃于一线的业界导师加强交流,了解更多业界创新实践,增进对这一领域的认知。

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权指出,除了双导师制度,学院还有学生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等机制为同学们提供就业指导,为业界选拔和吸纳人才提供帮助。她对各位业界导师为人大新闻学院人才培养付出的努力和热情表示感谢,并鼓励同学们抓住机会,与业界导师加深交流,多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技能,争取学有所成。

2021级专硕班王若凡和2021级国新班邵昱诚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表达了对学校、学院和各位业界导师的敬意与谢意。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作总结发言,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和业界导师联系,多与业界导师交流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和博士教育的院系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设立硕士点,1984年设立博士点。为响应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人大新闻学院于2010年开设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项目,之后陆续设置了大数据与新闻传播方向、战略传播方向,以及一带一路全球新闻传播全英文专硕;2020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智能传播方向专硕。为推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人大新闻学院于2009年设立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新闻传播环境的发展对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持续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人大新闻学院专硕项目和国新硕士项目的双导师制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学界与业界紧密合作,对于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苏娟 文盈盈

图片:游文慧 王道圣 文盈盈

指导教师:韩晓宁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