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形势与政策课 | 靳诺书记主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专题研讨示范课

发布时间:2020-12-30    作者:学生编辑大神    点击量:

12月23日,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广研讨式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副校长顾涛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主题讲授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示范课。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齐鹏飞,党委学生工作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到场听课。专职辅导员徐景阳、孙权、商竞、程万昕、李南、肖晶、李晓雨、张煦昀、李佳育作为助教进行导学和答疑。来自新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3个班级学生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学习。

此次研讨示范课采用教师导学、学生发言、辅导员答疑、教师总结点评相结合的模式开展。靳诺书记在课程开场导学环节,结合视频短片,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研讨主题进行整体导学,综合分析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并为同学们探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几种具体的思路。她强调,任何个体都不能忽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大变局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学们要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个角度切入理解今天的主题,深入思考支撑当今形势背后的“五个根本”,以及在“东升西降”这一趋势下,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有怎样的作为。靳诺书记还指出,这是一堂探索性的讨论课,希望参加课程学习的各位同学作为思政课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研讨,与辅导员老师充分交流学习,共同构建一个教学相长的思政课堂。

随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景阳、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权两位专职辅导员分别以“百年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百年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形势与舆论生态环境”为主题进行导学,带领同学们从具体视角切入,深度探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青年一代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两位辅导员的导学结束后,来自3个班级的4名学生代表分享了课前小组学习研讨的收获。4个小组的同学都在课前根据老师的布置,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来研究认识当前的形势政策和青年一代的责任使命。其中,新闻学院2018级本科2班陈雨隆分享了小组同学对百年大变局下的国际舆论环境挑战的研究思考,新闻学院2019级本科2班李自然分享了小组同学对舆情治理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的认识,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行政管理2班张景岳分享了小组同学从“公共精神”视角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感悟,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行政管理2班孙宇彤分享了小组同学对“百年大变局中的青年力量”的认识。

4个小组的代表还整理并提出了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场的各位辅导员都一一进行了解答,师生深入互动,不同视角观点碰撞,加深了同学们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也开阔了同学们学习的视野和思路。

 

 


顾涛副校长对同学们的发言和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导,希望同学们深刻认识国际格局演变与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叠加性、同步性、长期性,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传承红色基因,找准自身定位,贡献青年力量,勇做时代之问的答卷人,在建功新时代的奋进道路上书写青春华章。

最后,靳诺书记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回答了课程开始提出的支撑我们把握大局、保持战略定力的“五个根本”问题,根本保证在于党的领导,根本前提在于人民立场,根本保障在于制度体系,根本方法在于协调平衡,根本支撑在于科技创新,并启发同学们深入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理论与“两个大局”同步交织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间的关系。她还从陕北公学开设“中国问题”讲座课,经常就国际国内时事举行座谈会、讨论会的教学实践谈起,回顾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历史传统和创新发展。她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始终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的前列,今天这样一堂探索性的研讨课,正是对中国人民大学“一体两翼”思政课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参加此次课程学习的同学们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就如何开好形势与政策研讨课提供看法和建议,师生合力,共同把形势与政策研讨课打造成有深度、有广度、有创新、有启发的思政金课。

中国人民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采取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党委学生工作部协作的组织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教学等机制设计,着力推进领导干部、思政课专职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在思政课教学中全面协同、各展所长,是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专题研讨示范课的教学模式,是中国人民大学“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改革探索设计的教学模式之一,主要应用于需要系统性、多角度深度分析研讨的教学主题,由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前通过文献材料学习和分组小课题研究讨论对研讨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在课堂上通过导学、分享、点评、答疑等形式引领学生建构思维框架,建立正确认识,深化理解辨析。此外,学校还设计有工作坊式教学、座谈研讨式教学以适应不同研讨主题的需要。研讨课将普遍采用4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研讨之中,得到老师有效的指导。

作为小组发言代表的新闻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雨隆在课后表示:“这是一节生动的思政课,跟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思政课不同,在这个课堂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在课前,孙权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比如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等参考文献以及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让我们小组在阅读学习基础上,针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先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在课堂上由我代表同学们把小组的理解和疑惑与在座老师和同学进行了分享。在老师们的导学讲解和答疑中,我感觉自己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让我感受到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从上至下,而是有交流有沟通的平等分享,作为学生,我们对于课程的参与度会更高,老师也能够了解到我们认识的深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通过这样一堂课,我对正在发生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这对我们当代青年人非常重要。
作为小组发言代表的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张景岳表示:“这次形势与政策课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思政课的形式是可以更为活泼的,靳诺书记在课上讲,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课有着改革探索的优良传统,这堂公开课就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案例,老师与同学共同探索知识,平等交流沟通,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提升了更多同学的参与感;二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政性,很感激靳诺书记和老师们详细回答了我们小组的问题,从她们高屋建瓴的回答中,我们既对这个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在不知不觉间提升了自己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对待一个问题,我们除了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剖析问题本身,也应该适时跳出问题的框架,审视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视野。”


参与此次研讨课学习的新闻学院2019级本科生裴若言表示:“新的教学模式给了我新的体验,课前我们阅读了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充分的预习让我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主题有了充分的认识,也能够更加理解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激发头脑风暴,大家集思广益,在解决困惑的过程中也提出了新的困惑,让我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主题理解的更加深刻。到了课堂上,导学老师的讲解让我梳理了思路,辅导员老师们的答疑解答了我们小组共同的困惑。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让我在课堂上不再仅仅是一个倾听者,而是作为一个参与者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探索。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时代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作为青年人,面对这种局面要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作为人大人要传承红色基因,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进步、引领时代发展,勇做时代之问的答卷人。”


参与此次研讨课学习的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孙雪文表示:“这堂探索性的思政课,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两个关键词:形式新颖和内容深刻。这堂课的授课形式与众不同,学生和老师之间平等交流,教学相长,老师更像是一位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讲授人,在这堂课中,我真正地去思考、讨论,在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中归纳观点,在小组的思想碰撞中发现问题,这样的形式,是一种模式的改革和突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认为这种课程模式在倡导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大学环境里是非常值得推广的。这次讨论课的内容充实而深刻,我从中收获颇丰。如今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面对国际不利的舆论环境,我们应该如何反应?青年人应该作出怎样的担当?同学们和老师们都对这些切合实际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解答,对于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我们而言具重要的意义,令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大变局,也使我更清晰的认识到人大人身上应有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