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一带一路”沿线调研│ 俄罗斯媒体对外传播:卫星通讯社的理念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10-23    作者:学院媒体工作室    点击量:

2014年11月,“今日俄罗斯”媒体集团推出了多语种对外传播平台——卫星通讯社。成立近四年来,这个以塑造一个“多极的世界”为宗旨的新兴媒体在国际社会引发关注。

8月3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带一路”沿线调研团来到卫星通讯社,围绕其对外传播理念、布局与实践,与通讯社相关负责人展开了座谈。

提供客观报道 把判断权交给受众

卫星通讯社的报道理念为“言人所未言”(Tell The Untold)。“今日俄罗斯”媒体集团国家互联网项目部副部长伊琳娜·克德罗夫斯卡娅认为,卫星通讯社与RT电视台在报道理念、组织方式、操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通过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客观地向全球受众呈现全方位的俄罗斯。

例如,在对“英国斯克里帕尔中毒事件”的报道中,卫星通讯社与RT电视台都坚持客观、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对各类信息源做了全面的解读。在克德罗夫斯卡娅看来,“全面的解读”意味着“参考多位专家的分析”,而不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宣传”,不能根据自身利益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改造。

卫星通讯社总编辑顾问阿列克谢·萨维茨基

“媒体只负责做好新闻,将政治问题交还给政治,如果西方对俄罗斯的舆论袭击太离谱,政府自然会出面解决”,卫星通讯社总编辑顾问阿列克谢·萨维茨基说,尽管一些西方媒体对俄罗斯有曲解甚至批评,但“我们只提供客观真实的报道就好,不必刻意地去塑造某种正面形象”。

作为2018年世界杯报道的负责人,萨维茨基举例说,世界杯开赛前,有西方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治安混乱、人们很不友好,甚至走在莫斯科街头会遇到狗熊。“我们通过客观报道,把判断权交给受众。”因此,卫星通讯社在每个语种的新闻网站上都开设了世界杯专栏,不仅及时报道赛事信息,还介绍了莫斯科的设施条件、住宿条件、治安环境等,“观众来到俄罗斯后自有判断”。

本土化与统一管理相结合 全球各编辑室资源共享

在对外传播布局方面,由于面向全球多语种、多文化的受众,卫星通讯社既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框架,又充分考虑到国际传播的多元化、本土化问题,针对不同目标国受众的文化特点做出灵活调整。

据克德罗夫斯卡娅介绍,卫星通讯社的对外传播布局由两个区块组成:一是面向独联体国家,二是面向非独联体国家。目前,该社已在全球使用英、中、阿、德等32种语言生产发布新闻内容,每个语种都设有广播、网站,内容以新闻为主,文字、图片、广播、视频等各类报道形式都囊括其中。

每种语言都在各自国家有新闻编辑室。各编辑室受到位于莫斯科的信息中心的统一指导与管理,拥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操作方式。然而,卫星通讯社也充分考虑各新闻编辑室的本土化问题,针对不同国家制定不同的新闻传播策略。每个编辑室都构成一套自己的多媒体系统,针对不同的目标国受众进行内容编辑。具有双语能力的俄罗斯记者和当地记者进行合作选题、采访与撰稿。

“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虽然管理比较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克德罗夫斯卡娅说,管理主要靠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完成,长期规划一般在1-3个月,而短期规划则为实时管理,每天在莫斯科总部召开两次碰头会,将报道方案发给全球各地的代表处、编辑室。所有的方案和链接都会存入一个电子信息库中,以保证各编辑室实现资源共享。“经过近四年的积累,信息库已经十分强大”。

调研团参观卫星通讯社多媒体演播室

在日常新闻操作中,卫星通讯社设有应急小组,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报道操作流程。采编人员也没有固定工作时间,一旦有新闻事件发生,应急小组则马上做出反应,小组成员通过短信联络,随后以成员熟知的操作流程迅速展开报道。

加强专业培训 形成教学体系

卫星通讯社在对外传播专业人才培训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系统,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接受专业的内部培训。卫星通讯社根据多年培训总结出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并编成了《专业卫星教程》,既面向希望继续提高专业技能的在职记者,也为大学新闻专业二、三年级的学生提供理论教育与相应的实践实习机会。

卫星通讯社会邀请各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来到总部,为他们培训理论知识,提供在新闻中心实习的机会,并与专业记者合作参与整个工作的流程,例如学习怎样加工信息并与多媒体相配合、参与现场节目直播等。萨维茨基表示,虽然目前该教程主要面向独联体国家,“但我们希望扩大共享的范围,分享工作经验”。

参与媒体合作 创新合作产品

积极进行媒体合作也是卫星通讯社对外传播的重要一环。据萨维茨基介绍,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面对面”的双向合作,在中俄和平友好发展委员会的框架下,卫星通讯社的总经理德米特里·基谢廖夫与中国媒体进行一年两次的定期会面。

卫星通讯社播音室,墙上照片为二战时的著名播音员列维坦

目前,卫星通讯社与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环球网等中国媒体建立了新闻信息互换机制。2017年,卫星通讯社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手打造的“中俄头条”双语客户端上线,是中俄资讯融媒体平台的核心产品。

“虽然两国存在文化和工作习惯上的差异,但两国新闻工作者都十分专业,对待报道的态度与理念也基本相同,不存在无法跨越的文化分歧”,萨维茨基说。

除此之外,卫星通讯社也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框架内加强合作,与巴西国家传播公司、印度亚洲通讯社等媒体定期进行新闻内容互换、媒体访问、视频连线及媒体培训等。

文字/周佳琪 魏溪丁

         图片/湛超越

             编辑/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