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新闻教育论坛召开 | 第三届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讨会主题论坛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    点击量:

5月7日下午,第三届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讨会主题论坛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新闻教育论坛”举行。专家学者们立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进行了深度研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主持本次论坛。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明洋教授指出,红色新闻教育史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新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背景。他倡导建设红色新闻教育的学术体系、课程体系、活动体系、服务体系、创新体系,并推进与媒体、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开和教授从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出发,结合北京大学在陕西等地开展的暑期调研,探讨了挖掘红色历史资源、拓展红色新闻教育的有效路径。他以邵飘萍对列宁思想的研究和传播为主题,梳理了邵飘萍在“五四”前夕对俄国革命的报道、在流亡日本期间对列宁思想的系统研究,以及《京报》复刊后邵飘萍对列宁思想的传播。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教学基地主任马凌教授以“连接”为关键词,从记忆之场、情感链接、身体在场三种路径分析了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她结合了当下传播学的学术热点和复旦大学鲜活的教育实践案例,在媒介与空间、媒介与认同、媒介与感官的碰撞中,凸显“现场”对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新闻教育的重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教授从上海先锋作家孙甘露所著当代红色题材小说《千里江山图》切入,结合文本细节,分析了《申报》作为进步报刊,所登载的广告是如何发挥信息传播作用并形成广泛影响力的。他指出,对红色文学中的进步报纸进行“由虚入实”的文学考古,是一种具有趣味性的尝试,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红色新闻教育的新形式。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磊教授从四个角度分享了对红色新闻教育的看法。第一,红色新闻教育是当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红色新闻教育要充分挖掘新闻传播史论和业务中的红色基因;第三,要通过深入现场、技术手段革新、体制和机制完善,对红色新闻教育进行不断创新;第四,要积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让红色新闻教育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曾铮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也是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灵魂。他介绍了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体两翼”模式的探索实践,以课程建设为“一体”,以读书会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修班为“两翼”,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结合、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多元结合。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以“百步之内有芳草”形容湖南红色资源之丰、历史底蕴之深,无论是毛泽东接手《新湖南》后的办报实践,还是湖南汝城沙洲“半条被子”的故事,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罗军飞还总结回顾了中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教育的历史,并对未来的学科建设提出了设想。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提出“旧闻不死”核心概念,“旧闻”作为兼具历史性和经验性的材料,对新时代新问题仍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他建议开展“旧闻试验”,即对旧闻进行新的报道与可视化创作,由此提出理论问题,并设计相应试验。他强调,红色新闻教育应始终建立在历史的坚实基础之上,在追本溯源的同时回应现实、洞察未来。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珮教授强调,重庆是英雄的土地,也是红岩精神的凝聚之所,许多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屈的鲜活事迹传颂至今,成为红色新闻教育的源头活水。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丰富“红岩魂”的精神内涵,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红色新闻教育。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阳美燕教授以“群众周刊红色报人群体: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报刊实践与启示”为题,分享了大历史观下红色历史资源和新闻史教育之间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她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历史主动精神,从红色报人群体研究的价值和理论基础、群众周刊红色报人群体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地标式意义和报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她还对如何使新时代历史主动精神照进现实作出建议。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教授从延安独特的红色历史底蕴出发,分享了陕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延安时期党报发展的丰富红色新闻资源为基础,开设陕甘宁边区新闻传播专题研究必修课的经验。同时,他提出了陕甘宁地区高校联合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的设想,以期为陕西省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做出基础性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教授分享了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大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确立有规划、有灵魂、有特色、有标准的“四有”理念,打造五课三维八系列的实践教学模式;持开门办思政课理念,建立三化三融机制,调动社会资源,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等。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琦教授分享了湖师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活动多维度开展情况。她谈到,湖师大坚持以本为本,通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原著选读精品课程、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解读等课程推进本科精品课程建设;同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精品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程竞赛。最后,李琦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智斌教授分享了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建设的六种成熟路径:资源建设上,对赣南苏区红色新闻史料资源进行专题整理;课程建设上,增设中央苏区新闻事业概论特色理论课程;部校共建上,邀请江西省委宣传部、主流媒体机构合作授课;教学改革上,提倡通过情景课堂、实景表演等形式进行沉浸式教学;专题活动上,参与全国寻根活动等;培养制度上,与校委宣传部合办融媒体实验班。此外,他还提出目前教育中理论向实践转型存在壁垒、对苏区红色新闻资源应用静态为主而动态缺乏等问题。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聂远征教授分享了湖北大学红色新闻文化传播的具体实践路径,他指出,高校教学共同体的构建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学术化、特色化、体系化意义重大。他提出,首先要进行战略层面的整体规划,整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术资源并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同时围绕各地区域特色,有重点、有亮点、有吸引力地打造红色新闻文化品牌。其次,进行“行走当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模式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时效性、共同性、丰富性,如联合武汉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等。

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党子奇教授以“红色文献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为题,介绍了延安大学历时五年建设成的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该项目收录了《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三种报纸,具备图文对照、检索、主题分类导航、非文字资料展示等功能。作为集党报保护、传承、传播于一体的红色文献数字平台,该数据库为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唐娟以新闻编辑课程思政为例,对红色文化与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构建进行了分享。该模式以红色文化为主要资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课程思政和实践育人为两翼;有助于强化新闻传播教育的价值导向,厚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筑牢新闻学子的党性意识。具体路径上,新闻编辑课程在实施教学时要把握好红色文化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同时,充分挖掘地方信息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参与论坛的众多高校都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共同承担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之间密不可分,本次论坛上,各位嘉宾自由交流,分享经验,进行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新闻教育的共建互通,将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水平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以鲜明的红色基因、杰出的人才队伍和丰硕的红色教育成果,一直以来着力打造全国高校共忆红色初心、共享红色资源、共建红色教育的交流平台。本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新闻教育”论坛对各高校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理论创新和教学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红色新闻教育的研讨紧扣时代脉搏,增强对社会和政治的入世关怀,从广大红色文化和实践经验中汲取力量,积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为新时代红色新闻教育和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