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国传·论道》科技传播跨界沙龙第六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三楼演播厅举办。围绕“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隐私与数字信任”议题,六位来自相关领域的学界和业界的嘉宾进行主题式研讨、互动式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冯仕政,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秘书长陈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科技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丁道勤,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主任、教授郑宁,美团数据合规高级专家刘榕,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俊妮,淘天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总监柴爱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卢家银等嘉宾出席沙龙,多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主持。
冯仕政从社会学研究视角的“public”引入科技传播话题,提出当今社会本体世界在科技的影响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数字时代下数据隐私与数据信任成为新的问题,应重新定义“隐私”的内涵与外延、底线与期望,并在新的数字环境下构想关于“隐私”和“信任”的新范式,从社会学视角阐述了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治理问题的关键举措。
陈锐基于“6I”(information、integration、interaction、imagination、innovation、infrastructure)理念,分享关于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让科技创造新的价值、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维护数据的主权安全、在科技传播中如何践行科技发展观的思考。他提倡,科技传播要基于物理、事理、人理、法理的统筹考量,以文化育人、利己达人的原则引领科技工作者构建共同体,以开拓、开源、开放的态度,协力推进未来平台建设,让科技传播发挥其应有之义。
张辉锋表示,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迭代发展,导致数据信息爆炸式增长,也引发了人们对数据获取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问题的担忧。安全和隐私是数字信任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何以社会责任为尺度释放数据的正能量,如何将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技术信任相融合,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本次沙龙中共同探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主题式研讨环节,丁道勤从产业发展、数据保护、政策建议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措施。郑宁讨论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赋权模式和保护模式之间价值取向的争议,指出我国在未成年人信息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建议。刘榕从数据合规和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建设以及监管执法持续深入介绍了我国数据合规治理情况,指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时企业面临的数据合规治理挑战以及如何促进数据合规和隐私保护。陈俊妮从理论方面探讨隐私的社会阶层问题,论述了从西方“隐私悖论”过渡到我国建设数据信任的可能性,指出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高并且支持公共政策的制定。柴爱新则立足企业实践角度和管理者视角,介绍了信息采集的原则和体系、措施及经验,倡导以科技驱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卢家银基于“平台越大责任越大”的观点,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各类侵权责任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强调中国隐私侵权诉讼中的平台责任问题。
在互动式交流环节,嘉宾们提出合规合法运营和价值冲突给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挑战,权衡大中小企业利益的不同选择,讨论了企业指定保护个人隐私法规的标准,倡导应进一步平衡用户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三方关系。
活动最后,陈锐对本年度《国传·论道》系列科技传播跨界沙龙作总结发言,希望通过六期主题沙龙凝聚跨界、跨域、跨部门、跨地区的理念共识和共同行动。他表示,期待科技传播跨界沙龙能够继续创设新的议题,拓展新的渠道,生成新的内容,赋能新的品牌,真正把“国传”变成我们国人的传播、国家的传播和国际的传播。
“科技传播跨界沙龙”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办,是中心系列活动,每期沙龙围绕一个科技传播相关主题,邀请来自政府、媒体、高校、企业等机构从事科技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专家和行业领军人员,针对科学技术与创新文化传播、科技传播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科技传播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等领域进行跨界研讨。2023年系列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