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协办的“郑保卫教授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研究》出版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媒体等单位的50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进行了研讨交流。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主持。开幕式首先举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研究》出版发行仪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和新书作者郑保卫教授、人民出版社副编审陈佳冉参加了仪式。
周勇在致辞中向郑保卫教授新书出版表示祝贺。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有两大脉络,一是对原典的研究阐释,另一个是中国化时代化研究。近些年,人大新闻学院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研究阐释,特别是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这是一个跨越百年的断代史书写。
辛广伟在致辞中表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研究》是一部展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与实践的理论著作,也是郑保卫老师在该领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郑保卫作为新书作者发言,分享了他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历程。他希望借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研究》一书出版,进一步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新闻工作的新时代文化使命,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文化内涵及时代价值,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要义与思想精髓,为立足中国大地,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作出新贡献!
陈佳冉作为责任编辑发言,她表示,这本书是近年来少见的“大部头”,它既是郑保卫老师半个世纪来个人学术心血的结晶,又是这位耄耋学者为新时代马新观研究捧上的珍贵财宝。作为图书的责任编辑,与郑保卫老师这样的大学者交往是极为愉快的,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支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研究》。
在研讨交流环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柳斌杰、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柏铨等十几位领导、专家学者相继发言,对新书出版表示祝贺,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表示肯定,同时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研讨。该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主持。
柳斌杰教授从其人、其书、其事三个方面对郑保卫教授及其新书作了评价,认为该书全面展示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的形成、发展、实践、创新整个历程的认识、观点与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和阐释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学术价值,对当代新闻教育、新闻行业、新闻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对新闻学科、学术体系建设有着重要借鉴。
马胜荣教授总结了新书的三大特点:一是理清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脉络;二是对中国新闻实践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看法和意见;三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论述。
丁柏铨教授总结了此书的四个鲜明特点:框架合理,勾勒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马恩奠基、列宁苏俄化和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化创新发展三个板块,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功底深厚,对三个板块内容如数家珍;思考深刻,对党的几代领导人新闻观的思想精髓作了深刻阐述;实事求是,对党史上的曲折和现实中的问题,正确对待、清醒认识、科学评价,实事求是。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雷跃捷指出,这部著作是郑老师长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果汇编,是一副粗线条地描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及其中国化的时代长卷,是关于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与实践的全面深刻总结,是一部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优质教材。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表示,郑老师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以及中国新闻实践研究40多年,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报刊实践与新闻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方面的传承、发展、创新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阐述,形成了丰厚的研究积累。这本新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总编辑、高级记者薛原指出,郑保卫老师这本新书,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代表性成果,也是我国新闻战线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生动体现。
新华社研究院院长、高级编辑刘刚指出,郑保卫教授是学界楷模,曾经在新华社创办的中国新闻学院任教16年,他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造诣,新书不仅是他40多年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心血,也反映了他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陈作平表示,这部书是凝聚了郑老师心血与汗水的力作。郑老师读研期间,通读马恩全集,将其中有关新闻报刊工作的重要论述摘抄下来,积累了丰富的史料,这种扎实的学风值得我们学习。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仕勇表示,郑老师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从跟随甘惜分教授读研开始,就走上了马新观研究和教学的道路,始终坚持、一直深耕。在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这一议题研究中,郑老师这本新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韩立新以“中国两种新闻学源流考”为题分享了自己学习郑保卫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研究》的体会。通过学习这本著作,他认识到,要认清实践主体新闻学与产业新闻学的区别与联系,要推动实践主体新闻学从政策、经验等层面的知识形态发展到理论、方法的知识形态层面来,建设影响世界的实践主体新闻学理论体系。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表示,郑老师始终坚持与马克思主义同行,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具有强烈自信,对党的新闻事业具有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感情,是躬身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人。郑老师的新书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系统的宝贵材料。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娜分享了新书附录中一篇访谈创作的背后故事,指出郑老师用学术人格与自然人格的合二为一、科学研究与价值立场的不可剥离,展现了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因公务未能参加会议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信息与传播学院教授张昆特意发来了书面发言,高度评价了新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随后的自由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刘夏阳和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主任朱清河分别对郑保卫教授的治学态度、学术担当和研究成果表示了肯定。
王润泽为大会作总结发言。她表示,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收获良多。这些年,郑老师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的成果是人大新闻学院的宝贵财富,更惠及整个新闻学界。
郑保卫教授在最后的谢辞中,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新书的积极评价和对自己学术研究工作的肯定与鼓励表示真诚感谢。他希望全国新闻界特别是新闻院校的同仁们,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旗帜能够在我国新闻战线高高飘扬,永远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