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一带一路”国家记者在人大新闻学院(二)——哈桑·艾尔沙德

发布时间:2017-04-05    作者:学院媒体工作室    点击量:

“中巴媒体在全球化时代会有更紧密的联系”

——巴基斯坦青年记者访学项目学员哈桑·艾尔沙德专访纪实

哈桑·艾尔沙德(Hassan Arshad)来自《今日巴基斯坦报》(《Pakistan Today》)。2016年9月,他被报社派往北京,作为“第三期巴基斯坦青年记者访学项目”的成员之一,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开始了自己为期九个月的学习生活。

3月25日下午,哈桑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Are you a journalist?”面对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他笑着回答道——“I hope so.”风趣友善、流利的英语、广阔的知识面,哈桑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三个多小时的交谈中,他以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向我们打开了一个深入理解文化交流和世界趋势的大门。

哈桑3月25日接受新闻学院学生采访

 

  1. 作为一个巴基斯坦人:巴铁青年告诉我们一个“今日的巴基斯坦”

66年前,巴基斯坦成为最早和新中国建交的伊斯兰国家,两国之间的友谊一直持续至今。作为新时期的“新闻青年”,哈桑从传媒业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今日巴基斯坦的媒体和社会现状。巴基斯坦国内商业报刊分为英文和乌尔都语两种,其中乌尔都语报刊更加大众化、本土化,而英文报纸则偏向精英化和国际化。这种媒体消费的分化是整个社会分化问题,尤其是语言和教育差异的一个缩影,也极大地影响了不同媒体的受众定位和内容取向。

巴基斯坦有着深厚的民族宗教传统,同时受到了上世纪西方殖民的影响,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比如传媒业成熟的商业运作、媒介融合等等。以黎明集团为代表的传统复合型媒体,吸收了报业、网站、电视台等多种经营方式,对社会舆论有很强的影响力。近年来,同中国互联网现状一样,新媒体在巴基斯坦的年轻人中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哈桑尤其提到Facebook、Twitter等西方社交媒体对巴基斯坦媒介环境的改变。

 

  1. 作为一个数字媒体专业人士:分析传媒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公司近年来走出国门争取海外市场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在很多报道中,中国的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BAT核心的搜索、电商和社交等产品,以及其他的工具类互联网产品,都将印度、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作为重要的海外发展市场。在巴基斯坦,中国企业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一向表现抢眼。那么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巴表现如何呢?哈桑表示,他目前并没有感受到特别大的影响,不过,人们对于中国的著名互联网产品和公司还是很熟悉的——“不必多说,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同样走在世界前列。”

比如,哈桑对比了Facebook和微信在内容来源、运作机制上的不同,以及二者在公共性上的差异。他说,Facebook作为高粘性的社交媒体,通过收集和整合大数据资源,掌握用户的兴趣和习惯,进而可以进行内容的精准投放。这种巨大的吸引力使得Facebook在未拥有任何一家传统媒体的情况下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传媒公司。相比之下,微信的功能更注重于即时通信,朋友圈的分享也局限于私人空间。我们特意提到了中国国内非常流行的今日头条APP,哈桑告诉我们这种智能推荐的技术在巴基斯坦同样很常见,而且这正反映了目前媒介竞争的焦点——数据即是权力。

作为数字媒体专业人士,哈桑从自己的职业经历谈到他对未来传媒业走向的判断。在他看来,一方面媒体将更加复合和立体,跨媒体和融媒体越来越必要,比如他在《今日巴基斯坦报》中所做的整合工作;另一方面,大数据将成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见解,哈桑也在人大新闻学院举办的“中巴媒介沙龙”活动中与新闻学院的师生进行了交流碰撞。“在那次以‘数媒时代的新闻业’中巴媒介沙龙中,我和一位中国同学就做了一场主题展示。我展示分析了数字媒体在巴基斯坦和全球的前景,那位同学做的则是从中国角度带来的分析。”哈桑说。

对于社交媒体,哈桑还特意提到了其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如过度分享(oversharing)及娱乐化的问题。就这个话题,我们还一起讨论了大数据时代的隐患,包括人对智能终端的过度依赖、信息泄露的伦理问题等。

哈桑(第一排左起第六)和新闻学院师生在“中巴媒介沙龙”后合影

 

  1. 作为一名访华记者:“中巴媒体交流前景巨大”

哈桑提到,中国前沿的互联网媒体和传播技术是吸引他来中国的重要原因。“我来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习数字媒体方面的先进技术”,他对于中国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很深的体会,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普及,多途径便利获取新闻的使用习惯等等。对于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使用,哈桑不仅仅看到其在私人交往层面的功能,还进一步强调其整合数据信息的功能。“这种学习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迫切,特别是政府对信息和数据的把握,对于社会治理有重要作用。”

因此,除了历史上的深厚友谊,哈桑看到了中巴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合作机遇——“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媒体有很多可以互补和学习的地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传媒如何在多元性和规范性这两端之间进行平衡”。在国际话语权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将成为最核心的问题,“在这个方面,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媒体应该展开更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合作”。

在人大新闻学院访学以来,哈桑和同伴已经参访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上海报业集团等中国媒体机构。

哈桑与第三期巴基斯坦青年记者访学项目其他三位学员一起访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6年10月18日,哈桑一行参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英语中心李培春主任座谈(摄影:令倩)

2016年10月11日,哈桑与同伴访问中国网,与中国同行座谈(摄影:令倩)

3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广播《今天》主持人许钦铎来人大新闻学院讲座,赠送哈桑CRI纪念品

 

学习之余,哈桑在中国也收获了友谊。在他眼中,中国人善良、勤奋、谦虚。就在清明节假期期间,哈桑和其他几位巴基斯坦记者同新闻学院的同学们到玉渊潭公园春游,还邀请中国同学体验了穆斯林餐厅。

4月3日,哈桑与同伴及新闻学院学生在玉渊潭春游自拍

哈桑与同伴与新闻学院学生共同体验穆斯林餐

作为一名巴基斯坦青年,哈桑坦诚地为我们展示了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传统与现代的多元融合;作为一名数字媒体专业人士,他以切身体会对全球传媒业的发展走向进行剖析;作为一名长期访华学员,他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中国——一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

彩蛋:一次自由采访中开拓视野的文化漫谈

哈桑作为一名穆斯林,向我们打开了东西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伊斯兰文明和东西方文化的联系与差异。对于文化交流和文明的冲突,他有很多深刻的见解。

在他对巴基斯坦媒体的介绍中,我们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巴基斯坦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对西方文化(尤其是媒体)有如此多的包容?”为此,哈桑专门向我们介绍了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源流关系。“深层的文化交流离不开对不同国家宗教和哲学的理解”,哈桑提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源自于亚伯拉罕宗教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发源地。而宗教和传统对于不同文明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哈桑在此对比了中国儒家传统和基督教世界的不同思路——“比如说中国的长城,显示出了这个文明古国的防御性传统;而西方在近代的殖民扩张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基督教传福音习俗的影响”。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的异质性可以体现在《古兰经》和《圣经》在传承中保守和改革的不同路径,但二者在宗教传统上的接近性同样不容忽视。在介绍历史的同时,哈桑还非常体贴地更正了我们对伊斯兰文化的诸多“刻板印象”,比如教法在现代社会的角色等。

在这次采访中,哈桑的开阔视野和渊博谈吐展现了一名巴基斯坦青年记者的风采,让我们对中巴友谊、媒体发展、文化交流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这正是文化沟通的魅力。

 

采访:缪昕、李婧文、刘嘉桐、罗彬心

撰稿:李婧文、罗彬心

编校:新闻学院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