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同事们:
很荣幸被学院选作教师代表,在这个庄严的庆典仪式上,向2018届新闻学院的毕业生表达祝贺之忱!以这个仪式为标志,你们终于完成了学生阶段各自的课业,修成正果,即将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走出校门,在社会这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施展你们的才华,建功立业。对你们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带着几年陪伴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和祝福,你们将从这里出发,去实现各自人生的辉煌!
这个仪式,很像战士出征前的誓师大会,宣示目标和誓言,激励斗志。但起码这个仪式上不会有饮酒摔杯的程序,尽管我相信,今晚的同学告别宴上少不了这个戏码。既然无酒,我这里就奉上心灵鸡汤代酒了。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参加过多少回这样的仪式了。但深感遗憾的是,我从来没有做过仪式的主角。自从1978年人大复校进入校门,40年我没有迈出校门。因此,对于人大而言,我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学生,简称老生。西方有谚语说,阳光下面无新事,所以,我的发言命定了是老生常谈,但我尽量长话短说。
我想说的第一个话题是,我们马上就要毕业的学生究竟是谁?也就是,你们心目中对自己的人设是怎样的?老师与社会对你们的人设是怎样的?
同学们在报考新闻学院之初,是抱着怎样的期待和价值选择呢?大家为什么没有选择那些改造物质世界的理工类学科,也没有选择那些控制和管理人类生产、生活的经世致用之学?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结构划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又单独划分出意识形态领域。我听到过一种说法,觉得有些道理,说是在大学里,有三个学科没有专门化,研究对象包罗万象,它们分别是哲学、文学和新闻。显然,这三个学科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这就意味着,你们所做的选择,是直接的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当然,其他学科也并非与天下苍生无关,但要相对间接。由此看来,新闻学院学生的人设整体上更接近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功能设定。如果这个判断大致靠谱的话,心灵鸡汤的烹制就容易多了。
在孔夫子的时代,知识分子大致定位在士大夫阶层,此时关于他们人设的名言,是《论语》中孔夫子的得意门生曾参(shen)说的一句话:叫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志存高远,坚韧不拔,这是由目标的高度和实现目标的难度所决定的。由此看来,新闻学院的毕业生,要对自己的未来生涯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如何才能志高行远呢?被古代知识分子奉作楷模的诸葛亮教导自己儿子的知心话,就高悬在明德新闻楼的楼梯间的墙上。他的原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就是说,要战胜自己急功近利的心魔。这句话说说容易,实践起来可绝非易事。
引述了这两句励志的经典,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想到,下面的老生常谈该是儒家读书人传承近两千年的人生格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此话最为应景。首先,这句话的出处就来自儒家《四书》中的《大学》;其次,接着这句话的下句就是学生的本分:格物致知,学生毕业,意味着格物致知达到了一定水准,该进入下一阶段,修齐治平;第三,它的上句就高悬在人民大学的大楼上,叫做“明德”。但是,我所要告诉诸位的,是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大家不难看出,修齐治平之间是有内在递进关系的。曾参写《大学》的时代,起码名义上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分封制下,天子是长房老大,其余分封的诸侯以下,多少远近都与天子有血缘关系,因此,齐家和治国平天下还算相关。然而,到了独尊儒术的汉代以降,帝王集团与儒生的关系早已不具有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伦理联系,也就是说,原本递进的逻辑已不复存在,但修齐治平却被大力倡导,用父子人伦关系比附君臣关系,这完全是中国古代统治集团驯服儒生的洗脑术。正是借助这套说辞,古代统治集团对儒生进行了成功的奴化教育与伦理绑架,消解儒生的独立人格尊严于无形。
更何况这套说辞及其隐含的逻辑,与当代社会现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巨大的内在冲突。族长制或家长制传统农业村落语境下的“齐家”,与现代化社会转型和“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现代社会文明理念水火难容。因此,我的建议,是不要走中国传统儒生的老路,要在对世界各文明兼收并蓄的基础上,走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路径。
同学们,你们是人大新闻学院毕业的,头上顶着一个闪闪发光的“新”字。谁说阳光下面无新事?我这里还是转引曾参在《大学》里的引述,作为与同学们的临别赠言: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请允许我再加一句:作新人。
谢谢大家!
杨钢元
2018年6月28日
图/ 韩春柳团队、杨茂坤、许文心、傅磊、王涵、张树志、张绪延、王思未、杨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