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
“面对被记者围住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你要怎么提问,才能让他先回答你的问题?”
“都说我是跑得最快的记者,那怎么才能跑得快?”
3月21日,第七期校友讲坛暨《经典新闻案例解析》课程上,凯雷“毫无预兆”地、接二连三抛出问题,让同学们现场思考、现场回答,稍不留神就被“问住”。
凯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生,现任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高级记者、北京新闻中心副总编辑,积累实战经典案例与理论解析100多个,采访报道全国“两会”20年,著有《政经领袖的细节与幕后》、《转型中的中国故事》、《亲历实战案例洞察100讲》等。
(郭庆光)
“凯雷参与了《青年人大》的创刊工作,他是早期几位总编辑之一,同时他也是人大著名的校园诗人。”郭庆光教授在主持讲座时说,“今天就让凯雷结合两会报道,给大家讲一讲,在重大会议报道中各种各样的采访报道技巧,以及对于事件采访的理论思考。”
一、全国“两会”报道20年
“听凯雷的讲课,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人民大学新闻学院17级国新班蒋政旭同学说道,“语速很快,不认真听就容易跟不上节奏。”
语速快的背后是凯雷的敏捷思维,而在思维敏捷背后则是凯雷展现出来的记者特质——激情。
尽管凯雷已经做记者20年,报道两会20年,但在校友讲坛现场,他展现出的精神状态却如同刚入行时一般。
1998年,凯雷第一次报道全国“两会”,访问的第一个人物是山西汾酒杏花村掌门人高玉文。彼时面临毒酒事件的重击,高玉文心急如焚,凯雷在香港文汇报登出第一篇特稿:《株连酒族使不得》。
2018年,凯雷访问的第一个人物是皇甫平,他在文汇报刊出的《缘何此时采访皇甫平》中提到了选择采访皇甫平的原因:“今年伊始,中央领导人在新一届中央深改组会议上提出‘思想再解放’,显然是有的放矢。中国若能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甩掉理念旧包袱轻装前进,当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纪念。这也是本报记者在此时选择采访‘皇甫平’的初衷。”
凯雷在这20年间,曾千米追访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曾在饮水间“堵”到安全部长从而做出独特的新闻侧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又“围堵”采访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当下热点“证监会为四类独角兽IPO开绿色通道”向其提问并得到正面回应。
在全国“两会”现场,采访机会稍纵即逝,没有时间让记者慢条斯理地做铺垫问问题,必须用最快的速度问完最关键的问题,直击要害。也正因此,凯雷才能采访到重要人物,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报道。
二、新闻报道的“三板斧”
凯雷在校友讲坛上,总结了自己的新闻实战理念:“新闻不是事实,新闻只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舆论第三性。”
他也提出了新闻实战的理论框架,即危机/应对(Challenge/Response)。他现场播放记者提问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等三个小视频,来说明记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要能提出、敢于提出具挑战性问题;真正的现场新闻不是表演、预演,而正是在于被采访者对挑战性问题的即时响应;他也讲到当年上郭庆光老师的课时,对讲到的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印象深刻,凯雷认为,20多年来,传播环境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信息视频化”,令现场挑战与回答更具有传播性与冲击力甚至破坏性,这当引起学界与业界的重视。
除此之外,他还告诉了同学们新闻报道的三大技巧,堪称是“三板斧”。
第一板斧,是要“Think bigger”。在凯雷的眼里,要报道全国“两会”首先要从大处着眼,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报道,思考要提出的问题。这正是我们常说的记者要有大局意识。只有具备了大局意识,才能透过现象抓到问题的本质,才能知道人民真正关注的问题,从而客观公正地报道事情的真相。
第二板斧,是要“Be different”。要发现不同,找到不同,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才能有独特的报道。凯雷告诉同学们,之前很多记者都会挤在部长通道来采访重要人物,但后来部长通道去不了,他就到大厅等部长们喝茶饮水休息的机会来做采访,从而获得报道独家新闻的机会。
第三板斧,是要“Get fact”。“新闻不是事实,也不是fake news(假新闻),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凯雷说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竭尽所能挖掘基本事实,要用事实来写新闻,真正的新闻人在现场,在路上,拒绝fake news(假新闻)。
对于在全国“两会”报道中为什么能够成为跑得最快的记者,凯雷给出了一个简单直接的答案——“轻装上阵”,他把采访设备和资料都装在自己的口袋里,这样才能不受外物的牵绊,快速追上采访对象。
郭庆光教授最后告诉在场的同学们:“凯雷今天的讲座蕴含了很多内容,我们需要想办法把书本上的死概念、死命题变成活的,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新闻实践中,然后不断创新,这是大家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文:韩廷宾
图:赵泽堃
编辑: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