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新闻学院60周年院庆系列论坛第二场 “新挑战、新机遇、新常态:传媒产业发展与研究论坛”

发布时间:2016-01-11    作者: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

7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0周年院庆系列论坛第二场“新挑战、新机遇、新常态:传媒产业发展与研究论坛”举行,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共同探讨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与现代广告研究中心协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告与传媒经济系承办。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杨保军教授致欢迎辞,提出传媒经济学是多学科、跨学科关注的重要领域,已然成为一门显学。该学科内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依旧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传媒经济学研究任重道远,但前景灿烂。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杨保军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喻国明教授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外传媒经济学科十年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所做的是一种基础性工作,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科学知识图谱方式,对2003-2014年这12年以来国内、国际的传媒经济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以此呈现出国内、国际传媒经济的研究重点、脉络。”喻国明教授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喻国明教授发言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院长吴信训教授认为,当前在传媒乃至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信息生产方式、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终端、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等方方面面融合已经对人类的信息环境及生存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但同时也形成了对一系列新型人才的需求。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院长吴信训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介绍了当前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变化和网络空间秩序的中国主张,并重点分析了美国网络空间的国际战略,提出将网络空间新秩序建构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积极参与到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建构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发言

喻国明教授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高维媒介”、一种社会传播构造的全新方式,互联网引导下的媒介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需要一种与之相匹配的管理范式和运作逻辑。依托大流量开放平台为基础系统,由个人、商业或非商业利益组织以及专业新闻机构共同组成的信息节点在平台间自由流通、平等互动、相互聚合,完成信息的生产、分享与价值创造,并在共同体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教授分析了中国传媒发展面处的战略环境,并分析了中国传媒国际竞争力总体态势,构建了传媒产品、服务的TCI指数、RAC指数、NXRCA指数的指标体系,认为中国传媒发展迅速,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优势不明显。同时,还对中国传媒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一系列提升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刚教授认为,当下范式的变化,使得许多概念需要落地,比如,我们需要重新理解传媒产业的概念。同时,他分析了目前传媒产业图景,譬如当前百度等新媒体平台的广告收入已然超过央视等传统媒体平台等,提出了关于互联网的进化观、替代观,认为传媒产业已进入小时代,进行着断裂式的进化和破坏式的创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刚教授发言

当天下午,来自学界与业界的60多位专家学者来到明德新闻楼,分别参与两个分论坛——“传媒经济研究分论坛”和“传媒产业研究分论坛”的讨论。

传媒产业与研究论坛成员大合影传媒产业与研究论坛成员大合影传媒产业与研究论坛成员大合影传媒产业与研究论坛成员大合影

图为上午主论坛现场

【传媒经济研究分论坛】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吕尚彬:

吕尚彬教授指出,在媒介融合与媒介资源重组的进程中,改变报纸的力量不断加速,中国数字报纸2.0的时代正在到来。数字报业2.0的核心是“互联网企业办报”,就是“互联网+报纸”的数字报纸新业态。与过去的数字报纸1.0(“报纸+互联网”的业态)比较来看,数字报业2.0呈现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全面融入互联网,用企业的思维、操作系统等全面融入互联网;二是用户驱动发展,而不再是传统的报社组织驱动;三是参与构建新型平台媒体;四是重新定义企业合作伙伴,构建经营新的经营模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杭敏:

杭敏副教授通过对《传媒经济学刊》、《国际传媒管理学刊》、《传媒商业管理研究学刊》三本核心国际学刊2014年的40篇传媒经济与管理领域文章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学刊文章多见理论型范式和市场化路径的应用,较为缺乏批评型范式和影响力研究;同时,传媒经济与管理的研究正日趋国际化、更重实证性、更显理论性,尤其强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陈积银:

陈积银副教授以国际新媒体领域顶级SSCI刊物《New media & society》期刊1999年至2014年的725篇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时空、作者身份、作者单位、论文合著情况、词频、聚类、研究方法角度进行研究,发现该刊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在研究范围、研究群体构成、研究院校方面分布不平衡;二是研究学科跨度广泛;三是跨学科、跨机构、跨国界的合作研究应是未来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是新媒体研究主要聚焦于互联网和数字化的研究;五是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混合分析比重逐年上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樊拥军:

樊拥军博士以市场、资本、技术等多个方面作为衡量依据,论证了集成经济势必将成为未来传媒产业的主流经济形态。他指出,当今世界传媒产业格局结构变动巨大,市场发展不确定性增强,经济形态正处于多样化探索过程中,而传媒集成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板块改造优化、技术应用革新、管理理念创新等优势,取得重大突破性发展价值,成为未来传媒产业的主流经济形态,并形成经济主导效益与社会引领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何其聪:

何其聪博士后从调查对象媒介接触的时间、地点、媒介使用、与什么人一同接触媒介、心情这五个测量维度,通过对高维数据进行分析认为,2010-2014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扩散S-曲线的拐点——物联网、云计算和高速移动数据传输技术从相对较少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用户,迅速扩展至广大普通网民。同时,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强黏度,以及强大的覆盖率、渗入度和创新能力,对于机构化、组织化、官僚化的传统媒介具有一种摧毁性压力。未来,在亿万用户(受众)眼中,传统媒介形态和媒体概念外壳的消亡,同时伴随着移动媒介产品和信息传播服务内涵的崛起。

南开大学传播系副教授陈鹏:

当前媒介是一种社会力量和发动机,媒介要和三重空间的“我们”打交道——现实空间、媒介空间、意识空间。对此,陈鹏副教授将互联网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信息上网的web1.0阶段(门户网站和信息网站为代表),人和关系上网的web2.0阶段(以社交新媒体为代表),以及目前网络发展正在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技术支持,以“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产业上网、企业上网、城市上网的全业态上网的web3.0阶段(物联网、全球联网)。他表示,在Web3.0阶段,网民规模巨大,手机网民增长迅速;全天候移动伴随成为了移动媒介使用的根本特征,对用户碎片化时间的争夺更为激烈。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潜力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通过和互联网+的嫁接重组,探索出令人惊喜的新型业态模式。

经济科学出版社副编审孙丽丽:

孙丽丽老师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互联网媒体中人际关系的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她指出,互联网关系网络从几何形状上大致可分为主从结构、平面的网和立体的网三种类型,其中与现实的社会网络相比,互联网关系网络可以超越很多有形的物质限制,强化了无形资源的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讲师吴文汐:

吴文汐老师从媒介接触时间出发,运用日记法和问卷法,通过天津、青岛和西安三个城市2204名居民连续两周的全媒介使用行为数据发现,从日均媒介接触时长分析,只有电视与移动互联网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书籍、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存在显著共生关系。但如果将媒介使用行为间的关系置于场景当中进行考察,则发现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传统媒体均既存在竞争的一面,也存在共生的一面,是竞争还是共生,这取决于具体的场景。

图为下午传媒经济研究分论坛现场

【传媒产业研究分论坛】

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媒介群总监金轶伦:

互联网跨越了广告主与消费者中间的地带,面对这种变化,媒介广告代理公司急需提升三大能力,即跨屏传播的作业能力、内容营销的策划能力、新型媒介的操控能力,以应对严峻挑战。

同时,金轶伦指出可以从传播设计、商务智能和数据挖掘、精确洞察、创意内容、数码体验这五个维度实现跨媒体传播。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报》社副社长唐榕:

唐榕从新媒体下电影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新媒体生态下的电影创作,需利用大数据分析,更加注重受众研究,在创作环节,数据挖掘+用户研究+受众导向,有利于更精准的电影创作生产,还应关注新媒体电影与影院电影如何实现共赢,其内容如何形成互文、做到互补。

针对新媒体生态下的电影营销,她认为,网络营销助推电影走向更广泛的受众市场,立体化市场网的打造,点对点网状传播特性的巨大传播能量,都为电影拓展了更为广泛的市场渠道,也更加丰富了电影赢利模式。

品友互动副总裁丁玉青:

丁玉青分享了中国程序化广告一线实践的情况,她指出程序化购买旨在通过技术提高所有数字广告媒体投放的效率,目前,程序化购买在中国数字广告的发展到了爆发时代。

她介绍了中国程序化购买发展的轨迹及程序化购买的四种类型,即PDB(私有程序化购买)、Preferred deal(优先购买)、Invited Auction(邀请竞价)、RTB(实时竞价),广告主能够通过DSP购买各种广告形式,大型的广告主广泛使用PDB+RTB的组合程序化方式。她指出,作为互联网广告的一种新形态,程序化广告投放必须基于大数据来实现,通过三方大数据的全面打通将给程序化带来新的升级。

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张宁:

张宁对数字时代的品牌接触点从概念、类型、价值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她表示,媒介领域的数字化革命,使数字时代的品牌接触点管理方式革新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各种数字接触点层出不穷,使接触点的管理变得越加复杂。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博士研究生罗志超:

罗志超介绍了国际化时期台湾广告业的发展概况,指出1980年代以来,台湾广告业先后经历了高速成长期、低迷徘徊期和震荡盘整期,走过了其国际化发展阶段的35年历程。集中化和两极化特征日益明显,无论是资金层面的纵横捭阖,抑或是技术层面的与时俱进,还是人才层面的频繁流动,都折射出这一时期广告业的剧烈变化。

他认为,跨国广告公司和本土广告公司作为两大市场主体,在广告业各领域都存在竞合关系。本土广告公司在行业内外各种力量的洗礼下,从早期拱手相让市场到后来学会与狼共舞,走出了从依赖依附到融合共存的发展道路。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宋蕾:

宋蕾对中国电视剧制作机构的深层困境和竞争新格局进行了分析,指出长期以来,电视剧制作机构在一片畸形商业化的土壤之中艰难成长,传统电视剧制作行业正在从发展期向成熟期缓慢过渡,而网络视频平台经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困境。

面对困境,她表示新一轮视频剧制作机构的竞争,将不再是单部作品的竞争,而是制作机构之间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的竞争,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的全面升级者将成为新的行业领袖。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岳淼: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研究生陈若萱代表该院岳淼教授从开放型区域经济的视角,分析了闽台影视产业合作发展的合作基础、制度供给、实践手段等问题。她指出,经济整合和市场拓展是闽台影视产业合作发展的实践手段。在自贸试验区的管理框架下,可以发挥双方影视产业比较优势,不断探索闽台影视发展的产业链融合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张辉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郑雪婧代表该院张辉锋副教授对好莱坞电影业拼盘融资模式的意义、可行性及应注意问题进行了探析。她认为好莱坞电影拼盘融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模式,对制片方来说,可获得中长期融资款项,可使用多种融资形式,满足继续融资的需求,但也存在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不能满足复杂的融资环境的需要等不利之处。

此外,她还从法律法规、发展前景、与金融资本对接和投资力量四个方面分析了好莱坞电影拼盘融资模式有效的可行性,并指出,制片方在采用此模式时要注意控制成本,融资方应考虑个别特殊情况,从投资方来看,汇率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图为下午传媒产业研究分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