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动态
学术科研
  1. 最近动态
  2. 研究机构
  3. 学术成果

郑保卫: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贡献

发布时间:2022-10-16    作者:    点击量:

摘要:

本文全面总结和深入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理论贡献: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核心问题;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科学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学术研究;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理论精髓,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发展贡献了思想智慧和理论成果。

关键词

习近平、党的十八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的十年中,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新闻领域,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国内深化改革、世界百年变局和媒体激烈竞争的复杂形势,所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引领和指导党的新闻事业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服务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战略任务,服务于党所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使命,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功能及作用的问题。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在全面总结党的新闻事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治国理政、定国安邦整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就事关宣传思想、新闻舆论、文化艺术、理论研究等意识形态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为代表的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创新与发展,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时代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的重要讲话主要包括: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8·19”讲话)、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10·15”讲话)、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2·19”讲话)、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4·19”讲话)、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8·21”讲话),以及2019年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问题的讲话(以下简称“1·25”讲话),和2021年5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问题的讲话(以下简称“5·31”讲话)等。

在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中,“2·19”讲话是专门论述新闻舆论工作的,其内容全面,思想深刻,针对性强。该讲话对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作出了新定位,对其职责使命作出了新表述、方针原则进行了新归纳、发展蓝图作出了新擘画,是集中反映和代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代表性成果,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历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总结习近平在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核心问题,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科学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学术研究,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理论精髓。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发展贡献了思想智慧和理论成果。

一、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问题

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党在创办新闻事业的过程中所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为什么办报”“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纸”和“怎样办好报纸”等几个方面。

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闻领域的工作实践和理论创造可以发现,他同样也是在认识和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所面临的这几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新时代新闻观,从而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为推动马克思主义观的当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为什么办报”:解决党的新闻事业的宗旨和任务问题

“为什么要办报?”是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面临并立即着手解决的一个关系办报宗旨和任务的重大问题,党的一大通过的决议中就有这方面的相关规定。1925年毛泽东在为其创办的《政治周报》写的发刊词中就明确指出,办报是“为了革命”。那么为什么要革命?毛泽东回答说:“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毛泽东,1983:3)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办报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了革命,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战争年代,是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翻身,在社会主义时期,是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因为新闻媒体是党从事革命斗争、国家建设和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实现党的宗旨与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舆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延续了这一思想,传承了这一传统。他在“2·19”讲话中把新闻事业看作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新闻媒体“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而这些都是党的新闻事业为服务党的宗旨、任务和各项事业所作的贡献。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历程,我国新闻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积极宣传报道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新闻事业所做的这一切工作都是在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为实现党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斗。  

(二)“为谁办报”:解决党的新闻事业的服务和依靠对象问题

“为谁办报”,解决的是党的新闻事业服务和依靠对象的问题。延安时期,毛泽东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最高宗旨,并将其写入了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党的一切工作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提出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和“人民至上”等一系列执政理念,都是出于要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新闻领域,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理念,在“4·19”讲话中又提出了网信事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日报,2016年4月20日)的理念。新闻舆论工作和网信事业发展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说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新闻事业的根本宗旨。

对于进入新世纪后快速发展起来的网络媒体,习近平给以高度关注,他在“4·19”讲话中提出要积极“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要“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他还大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打通党和政府通过互联网联系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路程。习近平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就是要努力适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与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的普及,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互联网+”等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让老百姓共享互联网发展的红利。

(三)“办什么样的报纸”:解决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问题

“办什么样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办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的问题。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有不同的目标定位。在建党时期,强调要办政治机关报,这是对党所创办的党报性质和任务的目标定位;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强调要办能够联合一切革命力量的革命报刊,这是对党所创办的各种革命报刊的性质和任务的目标定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致力于创办和发展根据地报刊,以服务对敌斗争、统一战线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则把创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推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作为目标定位;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建设适应改革开放和新时代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目标定位。

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党的新闻事业性质所作的一个最基础的定位,就是将其视之为党的“机关”,要创办党的“机关报”。1920年陈独秀将《新青年》改组为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机关刊物,1922年党又创办了第一份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曾用“罗针”“指针”“号角”“工具”“喉舌”“耳目”“武器”“阵地”等各种不同表述来作为党报性质和功能的目标定位。习近平在“2·19”讲话中,在延续和继承这些传统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并且把服务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作为新闻事业性质和任务的目标定位。同时,他还提出了“党媒姓党”的新命题,为我们准确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确定了明确方向。

(四)“怎样办好报纸”:解决办好党的新闻事业的路径方法和原则策略问题

“怎样办好报纸”,要解决的是办好党的新闻事业的路径方法和原则策略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积累了创办党的新闻事业的丰富经验,特别是毛泽东,他通过自己亲自创办报刊和指导党报党刊工作的实践,及时总结对党报工作的理论思考,形成了许多办报理念,其中不少内容都涉及办报路径方法与原则策略问题。例如他提出的“政治家办报”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就是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最重要的工作路径和思想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丰富、创新了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提出的办报思想、原则和传统。例如2015年12月25日他在视察《解放军报》时就强调:“要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勇于举旗帜、打头阵、当先锋,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生力军”,并要求“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严格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7日)这段话一方面重申了毛泽东提出并始终坚持的“党管媒体”和“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和原则,一方面又提出了要“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和“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生力军”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而在“8·19”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必须树立“大宣传”理念,他强调要“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等,这是对毛泽东“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思想的重申和强调。同时,他还提出“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这其中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统筹指导”,是他对如何坚持“政治家办报”提出的新概念和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办好党的新闻事业有许多深刻思考,特别是他在“2·19”讲话中提出的“七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成为做好新时代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和根本遵循。

二、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

习近平一向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2013年他在“8·19”讲话中就谈到:“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021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就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为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闻领域,习近平同样十分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可以说他的许多讲话都是对党的新闻事业工作经验和传统的总结。例如“2·19”讲话总结的“七个坚持”,“8·21”讲话总结的“九个坚持”1就都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工作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尤其是“七个坚持”,高度凝练和精确概括了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职责使命、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既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经验之谈,也是党的新闻思想的理论结晶。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七个坚持”中的这“三个坚持”,是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提出的第一组办好党的新闻事业必须严格遵循的重要方针和原则,内容较为宏观,原则性很强。

 1.“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党的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工作方针和原则,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一项新闻工作根本指导原则。在“2·19”讲话中,它被形象表述为党媒“必须姓党”。其基本内涵是,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外部环境、社会条件和工作对象,也无论这些环境、条件和对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党的新闻事业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和功能始终不能改变,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始终不能改变。

这就要求党的组织要严格加强对新闻事业的坚强领导和全面领导,而新闻事业也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唯此才能确保新闻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使其能够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服务于党的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国家事业。

也正因为此,习近平在“2·19”讲话中一开始提出的“三个坚持”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紧接着他又提出了“四个牢牢坚持”,其中第一个是“牢牢坚持党性原则”,但在阐述党性原则时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这说明“坚持党性原则”是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前提和保障的。唯有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坚强和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地坚持党性原则,使新闻工作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百年奋斗积累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

2.“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也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党的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和原则。习近平在“2·19”讲话中就明确提出,要完成党的新闻事业的职责使命(即“48字”职责使命),就“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说明了政治方向问题对于新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大量实践证明,政治方向正确与否,决定着新闻工作的成败,甚至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如果政治方向错了,或偏了,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后果不堪设想,这方面的历史教训须牢牢记取。

这就要求党的新闻事业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恪守政治信念、坚守政治立场,要善于用政治眼光和从政治角度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努力提高从政治上把握大势、总揽全局、组织报道和采写新闻的能力。要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增强政治勇气和政治定力,敢于坚持真理和坚持斗争,在一切困难、压力和风险面前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3.“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习近平为党的新闻工作确立的又一项重要方针和原则,也是他强调新闻工作“人民性”特征的一种新表述。尽管他在这方面有多种不同表述,但其核心思想是新闻工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向被作为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党中央机关报以“人民日报”作为报名,并且强调自己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人民日报,1956年7月1日)就是很好的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体现了党的各项工作和各项事业始终都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明确思想。

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发展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党的神圣使命,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为新闻事业服务人民群众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新闻、信息和文化需求,明确了政治定位和工作方向,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政策导向。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党的新闻事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以人民的呼声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信号,时刻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永远为人民鼓与呼,为人民服好务,做人民的好记者,为人民群众提供通民情、达民意、接地气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二)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四个牢牢坚持”,是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提出的“七个坚持”中,第二组办好党的新闻事业必须严格遵循的重要方针和原则,内容较为具体,可操作性强。

1.“牢牢坚持党性原则”

“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被排在“四个牢牢坚持”的首位,处在中心地位,具有统领性,其他三个都同它相关联,并受它制约,显示出它特殊的重要性。坚持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事业自产生以来便确立的工作原则,是其光荣传统,也是其优势所在。此内容前面已作过阐释,不再赘述。

2.“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居于“四个牢牢坚持”的第二位,从逻辑上看,它是要解决坚持党性原则的路径和方法问题,说明只有坚持运用被习近平称为“灵魂”和“罗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引领和指导新闻工作,才能确保党性原则的顺利执行和全面贯彻。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以下简称“5·17”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并且说“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进而他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历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一切工作的科学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总的看法及科学认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在新闻领域的集中体现。因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遵循。

 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一向被视为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职能和重要原则。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可以知道,党之所以要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地创办报刊,发展新闻事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通过新闻宣传来凝心聚力,引导舆论,以引领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去完成党的使命任务。无数事实证明,一旦在舆论导向上出现偏差和失误,所带来的损失之大难以想象,这方面历史上有很多教训,需要我们牢牢记取。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家机关报取名《向导》,明确表达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导向”功能及责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既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一项重要原则,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提出的“48字”职责使命中,第一项就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而在其总结的“四个牢牢坚持”中,也包括了“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提出的“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并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他关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问题所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最全面、最严格的要求。  

实践证明,党的新闻事业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坚持按照党的纲领路线、政策主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才能团结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去实现党所确立的时代使命和历史任务,才能无负于党和人民的希望与期待。而在当下,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美西打压等复杂形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尤显重要。

 4.“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事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为此,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把“正面宣传为主”作为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列入他提出的“四个牢牢坚持”之中。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须努力掌握其理论内涵、高超艺术和科学方法,始终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实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最佳效果。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把新闻宣传的主要精力和媒体报道的主要版面与时段,用于宣传报道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的积极、健康、正向的新闻信息,以激发全社会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奋斗热情,聚集起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磅礴力量。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新闻事业通过一系列成就报道、经验报道、专题报道,以及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精神谱系宣传等方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凝聚民心,汇集民意,激励民众,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收到了很好的正面宣传效果。

在做好正面宣传的同时,新闻媒体也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新闻媒体要善于通过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总结教训,纠正失误,将负面的东西转化为积极的力量。  

三、科学引领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学术研究

中国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自1918年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人自20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开启新闻学研究,迄今也有80年的历史。百年来,中国新闻学研究经历了“传统新闻学”“无产阶级新闻学”“社会主义新闻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郑保卫,2018:5-15)几个阶段。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以其政治远见和学术智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术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阶段”。他在这方面的作为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科学;二是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闻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三是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学体系。

(一)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科学

习近平对新闻学有着特殊认知和情感。早在1989年5月还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的一次新闻工作讲话2(以下简称“宁德讲话”)中,他便谈到新闻学是“一门科学”,并且论述了新闻工作服从政治需要同遵循自身规律的关系问题。他指出:“新闻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同时,他又强调:“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习近平,1992:80-89)

如何看待新闻与政治的关系,如何处理服从政治需要与遵循自身规律的关系,是我国新闻工作中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长期来,一些人分不清新闻与政治的关系,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把新闻与政治“等同”起来,或是把坚持党性与遵循新闻规律“对立”起来的情况。有时为了政治和宣传的需要,可以无视新闻规律,任意编造新闻,甚至公开造假,这方面留下了很多教训。

习近平在1989年的“宁德讲话”中,把新闻工作看作是“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肯定新闻的政治属性,强调新闻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同时又科学界定和阐释新闻与政治的关系,特别是他把新闻学看作是“一门科学”,从讲求科学性、规律性的角度来认识新闻工作和认识新闻学,体现了他对新闻工作规律性的把握,以及对新闻学科学性的认知。

原本“新闻学是一门科学”不该成为一个问题,但是联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新闻学遭受“新闻无学论”冲击,一度被边缘化的背景,习近平作为总书记对新闻学独立学科地位的论述,其意义不容小觑。正是由于习近平对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明确认识,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我国新闻学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和社会关注,由此步入了学科建设的黄金时期,开拓了学科发展的广阔道路。

(二)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闻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

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运用科学方法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本质及规律,对此习近平有许多明确论述。2016年,他在“5·17”讲话中就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重要问题作了专门论述。他提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根据这一观点,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新闻学研究和教学全过程之中,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学科,成为我国新闻学学术研究、新闻教学和学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的“2·19”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涉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特别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闻教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闻学理论研究和科建设提供了依据与遵循。

新闻学要实现科学性,除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外,还必须建立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基础之上。习近平十分重视遵循新闻工作自身规律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舆论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等,为新闻工作和新闻学研究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引。

(三)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学体系

新闻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加快其科学发展是新闻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习近平引领和指导我国新闻界积极推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学体系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把新闻学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10门学科一起,作为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需要“加快完善”的基础性学科,这一定位再次强调了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地位,对提升我国新闻学学科地位,扩大其学科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在“5·17”讲话中还对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科学体系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如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和“主体性”,要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要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等等,这些要求对于加快新闻学科学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再次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来不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起“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这应该成为包括新闻学在内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共识。

当前,我国新闻学需要在坚持“守正”的基础上,继续“立足中国土,请教马克思”,通过创新思维、理念和方法,加快构建能真正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并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学体系。

四、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理论精髓

如前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紧迫需要出发,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核心问题,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科学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为创新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百年中国共产党最后十年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领域的重大理论贡献还包括,他在全面总结党的新闻工作百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理论精髓,为党的新闻事业百年奋斗和新闻思想百年发展作了全面的理论概括与总结。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炼党的伟大精神成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工作。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就成为党回顾世纪伟业和百年辉煌,总结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要文献。在新闻领域,他在一系列相关讲话、文章、贺信、批示中所总结提炼的许多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他具有时代特征的一大批理论成果,构成了他独特的新时代新闻观。

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最明显的特点是坚持“守正创新”,即在坚守新闻学基本原理,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积累与传承的成功经验、优秀传统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思维、理念和方法,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之,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的方方面面。例如坚持党管媒体和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百年传统,习近平用党媒“必须姓党”作了准确而又形象的概括,并且提出了要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干部要学会同媒体打交道,要善待善用善管媒体等新要求新观点;又如坚持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百年传统,习近平用“人民至上”和“人民中心”来表述,而且用“江山就是人民”和“人民就是江山”来阐释“人民”在党和国家中的地位,很有新意;再如他用“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强调了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和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他提出的坚持“八个全面讲导向”,深刻阐释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个党长期坚持的新闻工作重要原则的当代意义,赋予其以新定位和新内涵。而他关于互联网传播与网络治理、网信事业发展与网络强国建设、传媒技术革新与媒体融合发展、对外宣传创新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新闻宣传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与传媒产业经营管理制度化法治化等方面的一系列论述更都是全新的思考。

习近平提出的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党中央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加强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乃至整个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所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制度安排。

总结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贡献,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他对党的新闻事业“人民性”以及“党性与人民性关系”问题的深刻见解和科学阐述。

出版物(报刊)的“人民性”,最早是马克思在1842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并由此形成了他的早年新闻思想——“人民报刊”思想(郑保卫,1992:9-15+26+3)。20世纪40年代,我们党的新闻媒体就曾使用过这一概念。1947年,在重庆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的一篇社论,就明确指出“新华日报的党性和它的人民性是一致的”,并解释说“新华日报的党性就是它的人民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1980:80)

这本来是一个不难理解的问题,然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并用以排斥甚至否定党性原则受到批驳之后,“人民性”这个概念被搁置了起来,再没有人从正面提及,更没有人对它进行理论上的阐释。

2013年,习近平在担任总书记后所作的第一个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的“8·19”讲话中,专门把党性和人民性作为一个专题作了深刻阐述,明确提出了“党性和人民性从来就是一致的,统一的”的鲜明观点。这一观点提出的基础是,从理论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从来就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确立了“人民性”在“党性与人民性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它是一个基础性、前提性、先决性的核心概念,这就抓住了理解和把握“人民性”这一概念的关键与核心所在,揭示了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内涵及实质。

其实,早在1989年的“宁德讲话”中,习近平就阐述过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他明确提出了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的观点。这说明人民性是党性的基础和标志,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因为对共产党人来说,如果不讲人民性,不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那么其“党性”就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了。因此,习近平强调不能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搞“碎片化”,更不该把它们“对立”起来。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但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阐释逻辑清晰,论证严密,思想深刻,既阐明了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又揭示了认识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实质和关键所在,同时也澄清了一些人对党性和人民性在认识上存在的理论误区,为我们全面认识“党性和人民性关系”这一重大新闻理论与实践问题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认识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了特有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这是他在新闻学领域的一大理论贡献。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媒姓党、人民至上”“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和“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等一系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他概括的“七个坚持”原则,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的历史经验,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理论精髓,对丰富新时代党的新闻思想,创新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从这一意义上讲,习近平总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

此文刊于2022年第9期《国际新闻界》

作者简介

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大学特聘君武荣誉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课题《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为:19ZDA321。  

注释[Notes]

1. 即“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和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见2018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2. 后以《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为题发表在1989年第7期《中国记者》上。1992年收入福建人民出版社、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毛泽东(1983)。《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

人民日报(1956年7月1日)。致读者,1。

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1。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7日)。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人民日报》,1。

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1。

人民日报(2016年4月20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人民日报》,1。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1。

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1。

习近平(1992)。《摆脱贫困》。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郑保卫(1992)。论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与党报思想。《中国广播电视学刊》,(03),9-15+26+3。

郑保卫(2018)。中国新闻学百年回望与思考。《新闻与写作》,(1),5-1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1980)。《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册)》。北京: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