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本期要目
2009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本文对200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做了简要的梳理。划分为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理论三部分。文章认为,这年虽然中国社会**件和网络热门话题频出,但就新闻传播学研究而言,除了对各种新发生的社会传播现象进行即时的分析外,学术研究层面倒是较为平静的一年。
传媒业变革节点的理论回应——2009传媒经济研究关键词
本文从产业前景、产业现状测评、媒介竞争理论、媒体发展策略、媒体业务流程、产业规制等方面综述了2009年国内传媒经济研究的进展。回顾一年来的有关研究,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产业整体前景的感知,也即对金融危机与传媒业互动关系的细致探讨;对产业现状的测评,也即通过研究方法创新获得对传媒业的有效把握;对市场竞争格局的认知,也即开掘媒介竞争的新理论;对媒体发展策略的更新,也即建构适应新环境挑战的媒体发展理念;对媒体业务流程的优化,也即剖析和归纳全媒体运作的示范意义;对行业游戏规则的审视,也即探讨媒体市场融合规制。
聚焦移动、融合、监管主题的新媒体研究——2009年我国新媒体研究综述
基于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视角,本文对中国2009年新媒体研究的总体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融合、移动、监管是这年新媒体研究的重要主题,我国新媒体研究已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试析普遍新闻道德观念的核心构成
新闻现象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新闻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职业化的、组织化的、制度化的新闻活动必然会有一些基本的、全球性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观念,其中最为核心的观念是诚信、公正和自由。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职责、职业责任就是新闻职业工作者的“道德应该”,就是新闻职业工作者应该确立的最基本的职责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
新媒介环境下西方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侵害的策略分析
新媒介环境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侵害,是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详细分析美国的《传播净化法案》和《儿童在线保护法案》、英国移动运营商关于不良移动内容的行为准则、澳大利亚的网络内容共同管理机制以及比利时使用儿童电子身份证的“更安全聊天”计划等典型案例,最后得出结论:共同管制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许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
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期目录(部分)
本期话题/ 2009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
2009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陈力丹
传媒业变革节点的理论回应——2009传媒经济研究关键词 喻国明 王 斌
聚焦移动、融合、监管主题的新媒体研究——2009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综述 付玉辉
新闻学研究
试析普遍新闻道德观念的核心构成 杨保军
新闻图片主题确定的四种途径 曾晓剑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话语转变与中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发展的五个时期 吕 鹏
网络传播研究
新媒介环境下西方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侵害的策略分析 匡文波 高 岩
“虚拟世界”的虚拟新闻存在与本体追问 李名亮
传媒研究
“关系”编织与传媒聚合发展——社会嵌入视野中的传媒产业本质诠释 麦尚文
编营分离制度为何可能被逐利的美国新闻业主接受——一种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张 健
传媒与法
解析日本的新媒介法制构想及内容规制理念 张 志
新闻史研究
宋代进奏院隶属关系考证 魏海岩
晚清报刊的两个基本特征 谷长岭
现实与理想的图景:民初报人现代报刊意识探析(1916-1928) 王润泽
试论民国初年中国新闻人才的培养特色——以燕京大学新闻系为中心 齐 辉 王翠荣
南京《民生报》停刊事件再审视 刘继忠
方汉奇先生与《大公报》相关研究的继思 刘泱育
环球视窗
美国多族裔文化背景下新闻媒体的族裔平衡理念
―一种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 杨凯
试论美国另类媒介 李异平
学术研究资料
雷格里·贝特森对传播学研究的奠基性贡献 刘蒙之
日本灾害信息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孙 庚
争鸣与探讨
胡适与雷震及《自由中国》——与马庆先生商榷 吴 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