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学术科研
  1. 最近动态
  2. 研究机构
  3. 学术成果

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0期目录

发布时间:2016-01-12    作者: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

2009-10 本期要目

舆论研究:从思辨到实证

本文首先强调,包含等级制和“驭民术”思想的中文传统语境下的“舆人之论”,与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人倡导的立宪民主思想下的舆论概念,有着根本差异。文章简要回顾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诸多思想家对舆论概念的颠覆与再颠覆过程,以阐明舆论研究有着很长的政治思辨传统。文章其次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舆论本质的五种基本看法及其研究取向,并最后以实例证明,实证研究应成为现代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网络舆论的发展态势和社会影响

网络舆论的发达,在自上而下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格局中,引入了自下而上的舆论监督,成为现行公共管理机制的一种补充。进入2009年,微博客成为最新锐的舆论载体,但新闻跟帖的功能有所弱化。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继续虎虎生威,政府网络发言人进入网络社区,网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也在继续拓宽。

传媒经济增长极及其效应分析

本文研究传媒经济的增长极及其效应。笔者认为:传媒经济增长极是在地理空间中传媒业经济效率、总产值比周边高、对周边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区位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传媒经济增长极在区域的传媒经济中具有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从当前传媒经济增长极的效应看,应采取措施增强其扩散效应。

杨丽娟名誉权案与知情权

本文对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杨丽娟诉《南方周末》侵害名誉权案的判决用语,提出质疑。作者认为,2007年有关“杨丽娟追星”的新闻炒作违背新闻职业道德,法院即使判决被告行为不构成侵权,也不应当颂扬其不符合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

新媒体与赋权: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

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对赋权理论、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赋权天然地具有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怀、对小团体沟通的重视并有着强烈的社会实践性。随着新媒介技术在社会各阶层的迅速扩散,新媒体与赋权的研究,尤其是西方情境式研究取向,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依旧隐形的说客——万斯·帕卡德广告批判思想的50年见证

广告的本质功能是信息告知还是劝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核心问题,50年前万斯·帕卡德深刻揭示了广告运用各种隐形的技巧对消费者进行愚弄与操纵,对社会带来的重重忧虑。本研究对作者的广告批判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认证了在新的传播背景下,广告不仅有消退其劝服特性而且还演绎得更为隐形,因而提出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广告教育,为社会一个净化的广告业,呼唤广告向信息告知本位的回归。

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0期目录(部分)

本期话题/舆论研究

从思辨到实证 许 静

戴维森与第三人效果:一种舆论学的视角 禹卫华 岳 媛

网络舆论的发展态势和社会影响 陈 喆 祝华新

“公共舆论”还是“公众意见”?——兼对Public Opinion术语不同翻译的商榷 郜书锴

传播学研究

以界面传播理念重新界定传受关系 张佰明

试析西方“迷研究”的三次浪潮和新的发展方向 邓惟佳

观念、结构与表征——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种解读模式 曾一果

新闻学研究

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投影——传媒再现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 许向东

“报网互动栏目”的新闻产制与公共议题的生成 曾繁旭 周俊林 杨艾莉

私人领域的凸现与当今媒介文化的“私人化” 杨桃莲

论《纽约时报》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胥琳佳 刘佳莹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文化混杂、本土化与电视节目模式的跨国流动 陈 阳

从文化间到跨文化的电视传播:一个比较视野 吴 强

中国电视内容产业价值链信息流分析彭 彭祝斌 杨 帆

网络传播研究

新媒体与赋权: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 丁 未

交流的无奈:跨文化网络传播的现实困境 佘文斌

社会距离与第三者效果-----中学生网络色情传播效果分析 李永健

浅析自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扩散 张艳

War 2.0: 重大事件新闻发布与社会化媒体的“初体验”——铸铅行动YouTube以军频道实证研究 金 苗

传媒研究

传媒经济增长极及其效应分析 张辉锋

传媒与法

杨丽娟名誉权案与知情权 魏永征

广告传播研究

依旧隐形的说客——万斯·帕卡德广告批判思想的50年见证 刘 琴

新闻史研究

一篇反映成舍我办报思想的重要文献——对《中国报纸之将来》的一个解读 李 磊

从理想到悲情——储安平后期思想流变及其遭遇诌议 邓利平

白瑞华眼中的中国近代本土报纸 王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