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
教职员工
  1. 在职教师
  2. 荣休教师
  3. 党政教辅
  4. 博士后
  5. 访问学者

 杨奇光    

现任职务: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科组)秘书

研究方向:数字新闻学、新闻传播史论、国际传播

任教课程:本科:《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理论(全英文)》《新闻评论》;研究生:《学术创新工作坊》

学历学位:

2016-202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

2014-201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

2010-2014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士

 学术成果:

代表性论文:

杨奇光、苏娟:《容积捕获:数字新闻的立体景观、六度自由与索麻困境》,《新闻记者》,2023年5月

杨奇光:《技术可供性视域下的数字新闻实践及其边界重思》,《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7月

杨奇光:《平台方与出版商:数字视听产业的平台化实践与生态治理》,《编辑之友》,2023年1月

杨奇光、王诗涵:《数字时代国家叙事的话语创新与理论拓深——基于中国“脱贫攻坚”重大主题报道的考察》,《新闻与写作》,2023年5月

杨奇光、张宇:《交往·共情·自主:2022年国际传播研究创新梳理》,《对外传播》,2023年2月

杨奇光、左潇:《国际传播中的共情:理论、策略与省思》,《对外传播》,2023年6月

杨奇光:《数字时代信息失序现象的成因与治理》,《中国出版》,2022年6月

杨奇光:《新闻真实观的历史流变、数字面向及其研究进路》,《新闻与写作》,2022年7月

杨奇光、王诗涵:《数字时代新闻公共性的困境:“新闻荒漠”及其危机重思》,《全球传媒学刊》,2022年10月

杨奇光:《智媒时代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变革与价值认知重塑》,《青年记者》,2022年7月

杨奇光、王润泽:《电子媒介时代新闻生产的历史逻辑——基于中国经验的考察》,《新闻大学》,2021年11月(《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杨奇光、王润泽:《数字时代新闻价值构建的历史考察与中西比较》,《新闻记者》,2021年8月

杨奇光:《技术可供性“改造”客观性:数字新闻学的话语重构》,《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杨奇光:《数字时代的新闻学元话语的变迁及其理论化路径》,《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年9月

杨奇光、张世超:《自动化技术驱动下的新闻采编:流程再造、角色转型与内容治理》,《中国编辑》,2021年9月

杨奇光、周楚珺:《数字时代“新闻真实”的理念流变、阐释语簇与实践进路》,《新闻界》,2021年8月

杨奇光:《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室矛盾:基于新闻可视化生产实践的考察》,《新闻大学》,2018年2月

王润泽、杨奇光:《中国新闻史研究的“隐忧”与变革》,2017年7月(《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王润泽、杨奇光:《触电的谎言与真相:电传假新闻事件的媒介记忆重访》,《现代传播》,2018年10月

常江、杨奇光:《重构叙事?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新闻记者》,2016年9月

杨奇光:《国家形象的话语实践:〈纽约时报〉十年涉华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新闻春秋》,2017年1月

杨奇光、常江:《搭建中国国际话语平台的民间力量及其实践路径》,《对外传播》,2017年5月

Xie, E., Yang, Q., Sun, Y. (2021).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lgorithmic News Recommendations in China’s Digital News Landscape.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Published online).

Chang, J., Ren, H., & Yang, Q. (2018). A Virtual Gender Asylum? The Social Media Profile Picture, Young Chinese Women’s Self-empowerment, and the Emergence of a Chinese Digital Femin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21(3), 325-340.

Yang, Q. (2021). The Logics of News Production in the Digital Media Era: An Exploration of the Chinese Experi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POR-APCA Annual Conference (On-site and Virtual Conference)

Xie, E., Yang, Q. (2018). Going Global: China’s Digital Economy since 1994.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8th World Economic History Congress. Boston, U. S.

Yang, Q. (2017). Nation Image as Discourse: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NYT’s China-related Reports (2005-2014).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rd Networking China and the World Conference. Bologna, Italy.

著作:

历史上的“新媒体”——电子媒介影响下的近代中国新闻业》,专著,人民出版社,2023年

《新闻评论:融合表达与思维创新》,教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3

《新闻史料与媒介记忆》,论文集(副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

《口语表达基础》,教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

科研项目: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数字时代新闻价值的历史流变与理念创新研究”,2023-2026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团队——面向数字人文的媒介技术史研究”,2022-2025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团队培育项目)——主流媒体融合新闻生产的历史流变与创新模式探究”,2021-2022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教师启动项目)——新闻事实核查的历史脉络与现实路径研究”,2021-2022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新研究项目——历史上的新媒介——电报技术与新闻业变革研究”,2021-2023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数字人文的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模式探究”,2022-2024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金课项目——新闻评论”,2022-2025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实践研究”,2020-2025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70年新闻传播史研究”,2019-2024

参与“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发展与国家治理研究”,2023-2025

参与2019、2020、2021、2022年度北京市政协新闻舆论民主监督组调研课题,作为执笔撰写监督报告,2019-2022

获奖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23

中国人民大学年度优秀班主任(2022

中国人民大学年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2022

参与讲授课程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202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技能交流会一等奖(2021)

首届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评委会特别奖(2019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18

吴玉章奖学金(2019

博士国家奖学金(20182017)、硕士国家奖学金(2015)、本科国家奖学金(2013

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2017

联系方式:

邮箱:yqgruc@163.com

yangqiguang@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