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介绍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现任领导
  3. 系部介绍
  4. 历史沿革
  5. 专题展示
  6. 联系我们

新闻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组建于原新闻采访写作教研室和新闻编辑教研室的基础之上,是一个老中青结合的团队。新闻系主要负责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已经把“新闻编辑”和“新闻评论”建设成国家级精品课和北京市精品课,2008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本系多位教授是双肩挑,担任学院和重点社科基地的领导工作,本系曾产生过多位教学标兵、北京市名师和优秀共产党员。

系部开设本科课程有《基础采访写作》、《高级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以及《调查性报道》、《人物报道》、《新闻特写》、《杂志编辑》等;研究生课程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研究》、《新闻编辑研究》、《新闻评论研究》、《媒介融合与新闻实务》。

系部教师有许向东(主任)、王斌(副主任)、唐铮(副主任)、陈继静、蔡雯、邓绍根、方洁、李沁、马少华、潘曙雅、潘文静、王润泽、许颖、杨保军、周俊、张金玺、赵永华、赵云泽。

 

传播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通晓新闻传播理论和方法,掌握媒介融合规律、知识和技能,能够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现实传播问题,适应传媒、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需求的高级传播人才,具体包括新媒体、摄影与视觉传播、出版与文化产业、公共传播人才等。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新媒体传播、视觉传播、公共传播和文化产业,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传播系目前有教师16名,刘海龙为系部主任,刘东为副主任。

 

视听传播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专注培养具有较高视觉素养、全面视听传播技能,能充分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的视听传播专业人才和研究性人才。该系目前已有近千名毕业生,活跃在中央和全国省地各级专业媒体,其教学团队亦在视觉传播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在学界、业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视听传播系由新闻学院原广播电视专业和新闻摄影方向的授课团队共同组建而成。广播电视专业成立于1985年,为全国同类专业最早开设的一批。2009年,广播电视系成立,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年正式设立广播电视学博士点,并从次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人大新闻学院是中国最早开设新闻摄影课的大学之一,并在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新闻摄影专业,为业内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90年代初,国家教委修改文科专业目录,删去了新闻摄影专业,但人大新闻学院新闻摄影专业以新闻摄影专门化的形式仍然存在。

视听传播系现有教师高贵武(主任)、任悦(副主任)、刘宏宇、雷蔚真、栾轶玫、盛希贵、于东东、顔梅、殷强、闫岩、周勇、钟新。

 

广告与传媒经济系

中国人民大学广告与传媒经济系成立于2009年11月。主要包括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两个专业。面向本科生的广告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媒体策略》、《广告文案》、《广告创意与设计》、《媒介经营与管理》、《公共关系学概论》、《新闻理论》、《传播理论》、《跨媒体传播实验》、《市场营销学》等。面向硕士研究生的传媒经济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传媒经济研究》、《公关理论与实务》、《广告理论与实务》、《出版理论与实务》、《媒介市场分析》、《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本系现有在职教师8名,包括王树良(主任)、韩晓宁、李彪、孙利军、王菲、张辉锋、赵小曼、周蔚华。


国际新闻与传播系

响应国家重大战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于2021年成立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工作立足于: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国家对外传播实践与科研人才,围绕国家对外传播实践需求开展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为国家对外传播工作贡献切实可行的战略和策略建议,助推国家对外传播实践,助力我国构建良好国家形象。

多年以来,人大新闻学院将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置于整体培养工作的重要位置,已建立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下设5个国际传播本硕博项目,包括: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一带一路”全球传播全英文硕士项目、全英文国际新闻本科项目、“新闻-国际政治”实验班、国际传播博士项目。在2022年,还将开设以法语和西班牙语为侧重的国际传播本科项目。

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汇聚二十多位国际新闻与传播教学科研师资(其中绝大多数拥有海外顶尖名校学历背景),同时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在国际政治、外语等方面的一流教学资源,形成一支国际一流学者领衔、中青年骨干学者为主、主流媒体专家支持的国际新闻与传播教学科研团队。所有师资均可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多名教师具有主流媒体国际新闻与传播从业经验。主要师资包括:张迪(系主任)、钟新、赵永华、王莉丽、李沁、潘曙雅、陈继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