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太平洋岛国受访者认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民意调查中心在第三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前夕实施的调查显示,太平洋岛国公众普遍对中国的发展理念、科技创新和经贸合作持积极态度。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民意调查中心在第三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前夕实施的调查显示,太平洋岛国公众普遍对中国的发展理念、科技创新和经贸合作持积极态度。
重要发现
91.4%的太平洋岛国受访者认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尤其关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太阳能产品。
超过九成受访者认为本国从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明显受益,显示中国市场在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94.3%的受访者认为中太关系发展良好,普遍肯定中国在气候变化、减贫、防灾等领域的合作成果。
正文
在第三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举行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民意调查中心实施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太平洋岛国公众普遍对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成果持积极态度。此次调查覆盖10个主要太平洋岛国,共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的评价中,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五个领域依次为:改善基础设施(96.4%)、提升公共安全(87.4%)、增加就业机会(85.0%)、改善公共卫生(82.9%)和提高收入水平(81.0%)。此外,96.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成功的国家。
经济合作方面,数据显示,1992年至2021年间,中国与建交太平洋岛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从1.53亿美元增长至53亿美元,增长了30余倍。调查结果显示,93.6%的受访者将中国广阔的市场视为本国发展的重要机遇,92.2%的受访者认为本国从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明显受益。
在科技领域,91.4%的受访者认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受访者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人工智能产品(如DeepSeek)和太阳能产品表现出高度兴趣,关注比例分别为72.3%、55.5%、55.5%和55.2%。这一结果与太平洋岛国在应急救灾与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密切相关。
近年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农业、气候变化、减贫、防灾和应急物资保障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调查结果显示,93.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技术援助显著提升了太平洋岛国的农业生产能力;80.4%的受访者认为与中国在地震减灾方面的合作增强了他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78.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汤加的光伏发电援助模式为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88.9%的受访者认为中方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87.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82.8%的受访者表示,与中国持续深化贸易合作为本国经济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
在双边关系方面,94.3%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良好;93.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了地区繁荣并改善了民众福祉。
本次调查由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民意调查中心于2025年5月实施,采用电话调查方式,覆盖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萨摩亚、基里巴斯、汤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库克群岛和瑙鲁等10个太平洋岛国,共有1,000名18岁及以上受访者参与。样本设计依据各国人口普查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